军队的轮子要磨砺得更锋利,随时准备碾碎一切来犯之敌!地方的轮子要打造得更坚实,稳稳承载起万千百姓的幸福生活!
这不是分开,是为了协同发力,让昌平这辆车,跑出前所未有的速度!”
他回到座位,拿起那份详尽的方案,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像钉进木板的钉子:
“针对大家的肺腑之言和金玉良策,军管委县委决议如下,务必坚决执行:
1.待遇保障,只升不降!所有选择转业的军官,除享受地方同级干部标准待遇外,增设‘军转干部专项津贴’!为期三年!
县委就是勒紧裤腰带,也绝不让功臣的生活水准掉下来!家庭确有特殊困难的,设立专项帮扶基金,县委兜底!这是铁的命令!
2.职务安排优化:对于像张三山营长这样,在地方管理岗位上干出实绩、深得民心的同志,转业后直接担任相应区县局的正职领导(如张三山同志可任三区区长或县农业局局长),赋予实权,保留其核心影响力。
对于专业人才如王为民同志,确保安排到教育、工业等对口部门关键岗位。
3.完全采纳李刚同志建议!设置三个月‘双轨并行期’!
转业军官与新任地方干部,同室办公!
转业军官担任‘导师’,手把手、心贴心,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
确保一根针掉地上都有人接着!
民兵训练、重要目标警卫,成立‘军地联合指挥部’!由卫戍团选派精干联络官,常驻县委武装部!共定方案,共管队伍,共担责任!形成铁打的制度!
4.隆重召开全县大会,表彰卫戍团在军管期间和‘秋收保卫战’中的卓越贡献!
为所有参与地方工作的军官颁发“昌平建设功臣”纪念章,其事迹载入县志。
让子孙后代都知道,昌平的今天,是卫戍团的将士们用血汗拼出来的!”
会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释然的叹息和交头接耳的认可声。
张三山紧绷的脸缓和下来,他看向陈朝阳,眼神中的委屈被理解和一种新的责任感取代。王为民推了推眼镜,点了点头。
李刚的嘴角露出一丝欣喜的微笑。
徐卫华适时地站了起来,他目光炯炯地扫过自己手下的军官们,声音洪亮而坚定:
“同志们!首长的话,句句在理,条条都是为了昌平好,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154章拍板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