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一间安静的病房里,弥漫着硫磺消毒水的气味。
周小娥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被子,脸色依旧蜡黄,但经过清洗和医生的初步处理,气色稍微好了一点点。
她紧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不安地颤动。
病房外的小会客室,气氛凝重。
刘文斌的父母,两位老人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十岁,佝偻着背坐在长凳上,脸上是挥之不去的悲愤和茫然。
刘父抱着头,唉声叹气;刘母则不停地抹着眼泪。
赵红梅陪着一位穿着白大褂、神情严肃的青年女医生走了出来。
女医生是县医院的院长钱红霞,也是这次负责周小娥检查的负责人。
“医生同志,小娥她”刘母急切地站起来。
钱红霞语气沉重开口:“初步检查结果出来了。病人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胃部有陈旧性溃疡,还有很重的妇科炎症
腰肌劳损也很厉害。这身体底子,亏空得太严重了。需要长时间静养和营养补充。”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位老人和赵红梅,带着职业的冷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
“根据病人零星的叙述和身体检查指征,可以判断,她所说的,在刘家十几年承担繁重家务和农活的情况,是基本属实的。
她的身体,就是这十几年辛劳和某种程度忽视的证明。童养媳,这是旧社会压在妇女身上的一座大山啊!是病根!”
“造孽啊是我们老刘家对不住她”刘母捂着脸痛哭失声。刘父重重地捶打着自己的腿,老泪纵横。
病房内,一直紧闭双眼的周小娥,眼角无声地滑下两行清泪,浸湿了枕套。
教育局副局长办公室,此刻同样笼罩在低气压中。
刘文斌没有被限制自由,但他的办公室门敞开着,一名保卫处的同志静静地坐在外间。
刘文斌呆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一份写了一半的“情况说明”。
钢笔搁在纸上,墨迹晕开了一小团污渍。
他摘下眼镜,用力揉着酸胀的眉心,脸上是深深的疲惫、痛苦和挣扎。
他拉开抽屉,里面放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是苏婉清娟秀的字迹:“赠文斌:愿我们携手,建设新教育,拥抱新生活。”旁边还画着一架小小的钢琴。
这本充满爱意和期许的笔记本下面,却压着几张泛黄的、边缘磨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165章 真相丑陋,不堪卒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