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专署卫生科组织的慰问队抵达,带来了热腾腾的大桶姜汤。
炊事班长神秘兮兮地往每个桶里都倒进了一大包淡黄色的粉末——正是小汤山最新量产的第一批金蒜粉!
几个月的高强度攻关,小汤山镇那间改造的实验室里,弥漫的不再仅仅是消毒水和蒸汽的味道,更增添了几分化学溶剂特有的、略带刺激性的气息。
宋文清教授团队对“金蒜”的驯化,终于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曾经困扰他们的难题——大蒜素有效成分的快速降解和液态提取物难以长期保存问题——已被彻底攻克。
通过反复试验,他们摸索出一套精妙的低温真空干燥与惰性气体封装工艺。
如今,优质大蒜,经过破碎、低温萃取、多级过滤、真空浓缩,最终在控温控湿的干燥室内,化作细腻均匀的淡黄色粉末。
这些粉末被迅速装入玻璃瓶,充入氮气后密封。
小汤山试验田产出的第一批“金蒜粉”样品,在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加速老化测试后,其核心抗菌活性成分的保有率依然超过85%!
这意味着,这种源自土地的古老“神药”,终于挣脱了季节和地域的束缚,可以像粮食弹药一样,稳定地储备、运输,随时准备投入需要它的战场。
“快!趁热喝!驱寒防病!”卫生员招呼着。
辛辣滚烫的姜汤带着一股奇特却并不难闻的蒜味,顺着喉咙流下,一股暖意迅速从胃里扩散开来,似乎连冻僵的四肢都恢复了些许知觉。
更神奇的是,那些因为寒冷和饮食不洁而闹肚子、腹泻不止的战士,在喝下这“金蒜姜汤”后,症状竟然明显缓解了!
“嘿!这玩意儿神了!肚子不疼了!”
“身上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几天下来统计,喝了“金蒜姜汤”的部队,冻伤感染率和腹泻发病率比没喝的下降了近七成!
消息传到指挥部,陈朝阳立刻下令:“所有参演部队,伙食里必须添加金蒜粉!当盐用!”这来自土地的古老智慧,在极寒的战场上,绽放出了守护生命的光芒。
延庆山区,孙振山看着休整点里许多战士依旧穿着旧棉鞋,甚至有人用破布裹着冻伤的脚,心如刀绞。
防冻膏在专署卫生科协调下,总算送来了部分,但脚上的温暖同样重要!
“专署!我是延庆孙振山!我部急需棉鞋!至少两千双!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183章 金蒜的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