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局会议室的灯光熄灭不久,一份标注着鲜红“绝密亲启”字样的电文,便通过特殊渠道,穿越重重岗哨,送达了国家心脏深处那间彻夜不熄灯火的书房。
电文的核心,正是陈朝阳那番抽丝剥茧、直指本质的论断:美帝霸权逻辑与垄断资本深度媾和,其战争机器对朝鲜半岛的介入绝非可能,而是必然;
兵锋所向,绝非止于三八线,必将直抵鸭绿江畔,构成对我主权与东北工业基地的致命威胁;
而逆转战局的关键,就在仁川登陆,时间窗口,不过三个月。
电文在决策核心圈引发了无声的惊雷。
“逻辑严密,直指本质!这个陈朝阳,把帝国主义那套吃人的把戏,算是看透了!”
深夜的军委作战室内,罗重文坐立其中,一位身肩沉凝者放下密文,手指重重敲在铺满地图的桌面上,眼中精光爆射,
“‘霸权护持’、‘资本驱动’、‘实力误判’,几个字,刀刀见血!
麦克阿瑟那老小子在东京的狂言,不就是活生生的‘实力误判’吗?
骄兵必败,古人诚不我欺!”
他的目光扫过朝鲜半岛,仁川的位置被特意画上了一个醒目的红圈。
“话虽如此,但结论太过惊人,也太过绝对。”
另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却眉头紧锁的负责人缓缓开口,他是主管经济重建的要员,
“‘必然介入’?‘兵临鸭绿江’?甚至精确到登陆地点和三个月逆转?
这需要何等庞大的情报支撑和战略推演?仅凭对‘本质’的剖析就下此断语,是否过于冒险了?”
他忧心忡忡地看向居中而坐、一直沉默不语的最高决策者,
“我们百废待兴,经不起战略误判的折腾。若因此过度反应,全面转向战时体制,中断建设进程,代价难以估量。
当务之急,对国际争端,还是以‘高度警惕,争取和平解决’为基调更为稳妥。”
“争取和平?”先前那位将领的声调陡然拔高,带着战场淬炼出的凛冽,
“看看第七舰队在哪?这巴掌已经扇到脸上了!还谈什么‘争取’?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和挑衅!是霸权逻辑的明证!
陈朝阳的分析,我看是振聋发聩!他点出了要害——这不是我们想不想打的问题,是敌人已经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了!
‘资本驱动’,说得好!那些军火巨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197章 战前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