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
问题接踵而至。严寒不仅考验着人,更残酷地考验着这些在极限状态下运转的钢铁机器。
技术骨干们如同救火队员,在冰冷的泥雪地里钻进钻出,用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的手更换零件、加注特制的防冻润滑油。
每一次停车抢修,都意味着宝贵时间的流逝,都让陈朝阳的心揪紧一分——龙山洞,那决定性的伏击点,似乎正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遥不可及。
技术兵们像手术医生般扑上来。
撬棍迅速架起,断开管路、电路、机械连接螺栓。
冻僵的手指在扳手上打滑,哈着热气暖手再拧。寒风如刀,汗水却在额角凝结成冰。
“快!快!”王建新亲自抡起大锤,砸松锈死的螺栓。
二十分钟!比平时训练慢了一倍!
沉重的故障传动模块终于被卸下。
备用传动模块被拖车推过来,精准对准接口。
“咔哒!嗡——”液压锁扣咬合,电路接通,引擎重新发出喘息。
“铁牛”重新站了起来,但时间已无情流逝
祸不单行。
“敌机!三点钟方向!高度两千!”瞭望哨的破锣嗓子撕破黎明。
一点银灰色的反光刺破云层——rf-80“流星”侦察机!
“分离!伪装!人车分离!进林!”陈朝阳的命令响起,充分利用模块化特性!
引擎瞬间熄灭。
战士们没有像传统炮队那样围着炮车,而是迅速解开火炮模块与“铁牛”底盘之间的快速锁扣和液压电路插销!
沉重的76mm炮身和37mm高炮炮塔被手动支撑柱牢牢顶住,脱离底盘。
“铁牛”底盘在驾驶员操控下,凭借相对轻便的车身,冲进密林深处,寻找天然掩体或沟壑自蔽。
他们这是秘密进军,隐藏才是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步兵们疯狂地将灰白伪装网甩上被分离出来固定在原地的火炮模块上,覆盖炮管、炮盾,抹去棱角。
更多的人则抱着步枪滚进路旁积雪的灌木丛。
陈朝阳伏在雪窝里,望远镜死死咬住那架盘旋的“银梭”。
它在车队上空画圈,冰冷的侦察相机镜头扫视着下方。
发动机的余温在“铁牛”底盘上形成微弱热源,但被树林遮蔽。
而被分离出来的火炮模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221章挖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