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陈朝阳同志派出的联络分队抵达!携带有紧急报告及及部分装备!”一名参谋冲进作战室,声音带着一丝惊异的汇报道。
“陈朝阳?后勤部?”志司令员兼政委正俯身在地图上,手指点在温井位置,头也没抬,
声音低沉,“他不是该去龟城布防,构筑后勤节点和防空吗?什么装备?”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一阵低沉、浑厚、带着独特金属摩擦声的引擎轰鸣,紧接着是清晰的液压缸伸缩的“嘶嘶”声和沉重的金属构件“咔哒”锁定的脆响。
这声音迥异于常见的苏式嘎斯或美式道奇卡车,透着一种粗粝而有力的工业感。
司令员眉头紧皱,直起身子,目光扫向门口。
参谋长、副司令员等人也停下手中工作,疑惑地交换着眼神。
只见13兵团作战处的一名干部领着三个人进来。
当先一人正是徐卫华,风尘仆仆,棉军装上满是泥雪和油污,脸上还有着明显的硝烟熏烤痕迹,双眼却炯炯有神。
他身后两名战士同样疲惫,但身姿挺拔。
徐卫华立正,向场首长敬礼,声音洪亮却带着长途奔波的沙哑:
“报告首长!第十三兵团后勤部部长陈朝阳同志急电!并并派遣防空分队加强志司防空警戒!”他刻意强调了“防空警戒”四个字。
“防空分队?”副司令员疑惑地重复,目光越过徐卫华,似乎想穿透墙壁看清外面的装备,
“我们首批入朝部队哪来的建制防空分队?”
司令员听到这样询问,才堪堪解释,“陈朝阳部,秘密入朝,绝对机密!你那时候还在东北,不知道也正常。”
徐卫华也连忙解释,语速极快:“报告首长!这是我昌平专区自力更生、自产自装的37毫米高射炮,采用模块化设计,炮塔与底盘可快速分离结合,部署灵活!
陈部长深忧志司总部安危,判定此地乃全军大脑,不容有失,特命我部星夜兼程,将此唯一成建制防空力量加强至此!”
“胡闹!”负责前线部队协调的作战参谋忍不住拍案而起,语气带着强烈的不满和不解,
“后勤部!陈朝阳同志的首要任务是保障运输线畅通,构筑龟城后勤枢纽的防空!
他把宝贵得不能再宝贵、而且是全军仅有的高射炮送到大后方来干什么?
简直是本末倒置!
前线部队头顶上美国人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222章,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