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拿起文稿中间几页,看着那幅标注着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草图。
以及旁边注释的龙山洞监听、安州炮击、松月里电台欺诈等战例,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有点意思用缴获的电台和学生娃的耳朵,加上他那颗比狐狸还精的脑子,硬是搭起了这么个闭环?
这词新鲜,但意思透亮!
怪不得朝阳同志能料敌先机,把霍奇和凯泽耍得团团转!”
另一名副司令员则盯着:“高炮平射破潘兴”、“陆炮驱舰”的部分,用力拍了下大腿:
“好!痛快!这才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精髓!
管你什么铁王八、铁乌鸦、铁棺材,老子就用手头家伙,专打你的七寸!
陈朝阳这脑子,怎么长的?高炮不放天上打飞机,放平了开罐头?
76炮不轰步兵,轰海里的铁棺材?邪门!但真他娘的有效!”
司令员没有参与讨论,他快速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陈朝阳的文字带着硝烟味和钢铁的冷硬,用定州战役的血火实例,将那些看似天方夜谭的理论砸进了现实。
他看到了松月里绝境中高炮撕裂潘兴装甲的冷酷计算,看到了炮击安州时利用信息差制造恐慌的战略欺骗,
看到了定州湾用陆炮弹幕逼退美军驱逐舰的胆大包天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超越现有战争认知的全新体系。
屋内陷入了奇异的沉默,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和司令员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几位久经沙场的统帅,都被文稿中蕴含的颠覆性思想和被实战验证的恐怖效能所震撼。
司令员拿起稿子,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页,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同志们,争论的焦点,错了。”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不是他陈朝阳的理论有多玄乎,胆子有多大。核心在于——他戳破了一层窗户纸!
一层我们过去因为装备劣势,自己给自己蒙上的窗户纸!”
司令员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朝鲜半岛的模型上:
“火力贫瘠?这是事实!但朝阳同志和他的火炮部队,用血与火证明了一件事:火力贫瘠,不等于火力无能!”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激昂:
“关键在于怎么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256章讨论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