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那个眼神的交换和李德贵那一丝极力掩饰的紧张。
他没有说话,感到一丝莫名其妙,
很快3号库房前,巨大的拱形空间被昏黄的煤油灯勉强照亮,空气比入口处更加阴冷,但这里弥漫的不是昌平20万新军装的布香,却弥漫着一股陈年灰尘和劣质织物混合的沉闷气味。
成捆成捆、码放得颇为整齐的“棉军衣”包裹堆积如山,覆盖着厚重的防雨防尘篷布,一直延伸到隧道深处的阴影里。
小张库管员正指挥着另外两名库兵,手脚麻利地掀开靠近通道的几堆包裹上的篷布,动作快得甚至有些仓促。
“陈部长,您看!”李德贵紧跟在陈朝阳身侧,脸上重新堆起殷勤的笑容,指着那些被掀开篷布、暴露在光线下的捆包。
包裹是统一的土黄色帆布外皮,用粗糙但结实的草绳紧紧地捆扎成规整的长方体,表面看起来崭新、干净,堆放得也一丝不苟。
“这都是刚从后方运抵不久的新货!账目上写得清清楚楚,二十万套,一套不少!您就放一百个心吧!
保管得妥妥当当,就等九兵团的同志们来领了!”他语气笃定,带着一种“多此一举”的轻松感。
这股子霉味让陈朝阳脸色铁青,心中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他没有说话,只是缓步走近其中一堆被掀开的棉衣捆包。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捆包的每一个细节。
外表确实崭新,捆扎的草绳也勒得又紧又直,几乎看不到手工打包常见的细微扭曲或毛刺。
这种过分的“规整”,在战时物资紧张、包装材料短缺、工人日夜赶工的情况下,本身就透着一股不自然的工业感,
与昌平那些妇女同志们,一针一线缝制打包的棉衣包裹截然不同。
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像冰冷的蛇,悄然缠绕上他的心头。
他伸出手,没有去碰那些暴露在外的捆包顶面,而是探向靠里侧、一个被篷布半掩的捆包。
他五指扣住捆包顶部的草绳,发力一提!
入手的分量,让他瞳孔骤然收缩!
不对,太沉了!
昌平出产的棉衣,棉花弹得蓬松雪白,絮得均匀厚实,同等体积的捆包,分量应该是相对轻盈的,抱在怀里有一种暄软的温暖感。
可手中这个捆包,却异常沉重、板结!
触手冰凉坚硬,这绝不是棉花的触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268章 霉棉服,催更符加更谢谢读者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