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的寒风在隧道深处呜咽,卷动着潮湿的霉味与另一种更刺鼻的气味——那是大量生石灰挥发出的干燥气息,混合着药品若有若无的苦涩。
药品储备洞库位于隧道最深处的一个天然溶洞改造区,空间低矮压抑。
洞壁和地面为了防潮,铺洒了厚厚一层惨白色的生石灰粉,在昏黄跳动的煤油灯光下,像覆着一层白霜。
每一次脚步落下,都会在石灰层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扬起细微的白色粉尘,呛得人喉咙发痒。
陈朝阳站在堆积如山的药品木箱前,木箱被刷了一层桐油用来防腐,他看到了不同品类的医疗物资,既有昌平调运而来的,大蒜素粉剂,也有部分磺胺用品,用陶瓷封装的高度酒精也占有一部分位置。
“温度湿度记录!”陈朝阳看到昌平运来的药品还在,心中怒火缓和些许,但脸色依旧铁青。
库管员颤抖着指向洞壁:一个酒精温度计显示+5和一个简易毛发湿度计显示65%。
山洞里的常温比起外面更加稳定,自然的低温是现在最常见储存方式。
“这这是最好的洞了刘技术员调走前每天记录”库管员翻出登记本。
陈朝阳快速翻阅:10月23日前记录完整,温度2-8,湿度50-60%,但之后字迹潦草,温度常写“约5”,湿度栏大量空白!
问题暴露的明显:专业员离岗后管理松懈
“刘技术员为什么调走?谁接的手?”陈朝阳追问。
库管员快哭了:“上个月底后勤处说药品科人手富余把刘工调去管被服了现在就我兼管”
陈朝阳的目光不断扫视,突然被一堆木箱吸引,上面的是一串的英文字母。
煤油灯嘶嘶作响,照亮了全部信息,标着“penicillin-newbatch1950”。
我军识字率不高,认识英文的战士干部更是凤毛麟角,可陈朝阳恰恰是其中一个认识的。
这是“青霉素-新批次1950”的标识药品。
他上前打开里面是排列整齐的玻璃小瓶,
玻璃瓶在灯光下泛着可疑的浑浊黄色。
他指尖摩挲瓶盖铝封——边缘有细微撬痕!
用力一掰,“啵”一声轻响,封盖竟被完整取下!
这是旧瓶压帽,二次翻新的手段,瞒得了别人,逃不过他的眼睛,后世这都是小儿科
“镊子!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269章 重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