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拳头,给老子把美国鬼子的王牌,碾碎在长津湖的冰窟窿里!”
“是!保证完成任务!”陈朝阳的回答没有半分犹豫,只有钢铁碰撞般的回响。
东线——这两个字像冰锥刺进脑海。
零下四十度的酷寒统治着盖马高原,呵气成冰的空气中,枪栓冻结的“咔嗒”声比炮火更令人绝望。
这里是与西线平原截然不同的杀戮场——两千米海拔的狼林山脉脊骨耸峙,
60度冰坡吞噬着攀爬者的体温,长津湖的冰面下暗流涌动,断崖峡谷将补给线绞成细丝。
在这片连朝鲜猎户都蜷缩冬眠的绝地,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将以血肉之躯迎击“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陆战一师。
这支在太平洋战场炼狱中淬火的精锐,装备着最新式“巴祖卡”火箭筒与潘兴坦克,其火力、机动性与战场韧性,远非西线溃败的美24师可比。
陈朝阳握紧志司调令,心中凝重。
他本以为自己将穿行西线前指,此刻却被一纸军令划入东线序列——十五万对十万,兵力劣势尚可弥补;
但盖马高原的“世纪寒潮”与美军千架战机的遮天铁翼,才是真正的绞索。
历史如冰棱般刺眼:第九兵团入朝十日,冻伤已逾万人,炒面袋冻成铁块,
迫击炮座钣冷缩变形,战士们匍匐雪地隐蔽,起身时冰甲附身,稍一屈膝便皮开肉绽。
更致命的是,美军凭借绝对制空权,将白昼化为死神盛宴。
f-84“雷电”贴着峡谷尖啸俯冲,凝固汽油弹将藏兵洞烧成熔炉;
p-51“野马”甚至肆无忌惮地掠地扫射,机翼掀起的狂风卷走战士的棉帽。
面对如此绝境,自己部队的存在已成破局关键。
陈朝阳深知,东线之役绝非西线平原的炮火对轰——这里没有铺展炮阵的旷野,唯有在鹰隼注视下于冰隙间腾挪的“炮火游击术”。
他望向地图上犬牙交错的山脊线,决心将论文中的理论碾入冻土:
“防空禁飞区”必须以血铸盾:37毫米高炮需化身“冰原刺猬”,在隘口要道织成交叉火网。
尽管射程与射速远逊美军战机,但集中部署于敌机必经的俯冲航路,以“拼刺刀”式近战搏杀,或可撕开一线生天。
重炮高于射程,76毫米野炮必须挣脱阵地枷锁。
依托“铁牛”拖拉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280章 东线军令下:炮兵旅剑指长津湖,催更符加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