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车辆只允许使用极其微弱的防空灯,车速严格控制,保持车距,依靠前车微弱尾灯和雪地反光辨识。
高炮团监听哨和瞭望哨高度戒备,一旦发现敌机,全体车辆立即关闭引擎,人员就近隐蔽!
利用路边树林、山体阴影、积雪伪装。
火力突击方案核心不变,依托侦察:
抵达惠山外围预定区域,由侦察营最终确认后,炮群迅速分散至数个预先由侦察营标定的隐蔽发射点。
“快打快撤”铁律不变:15分钟内完成展开、急速射按计划目标、收炮、返回公路!
火力分配不变:第一波瘫痪指挥中枢和重火力;第二波摧毁交通和装甲;第三波压制。
“高炮开罐”预备不变。
步兵突击不变。
陈朝阳凝视着方案,手指重重敲在“公路强行军”、“灯火管制”、“无线电静默”和“15分钟炮击”上。
“好,就按这个办,王参谋长,全权负责行军指挥,我随核心炮群行动!”
江界的灯火彻底消失在身后的风雪帷幕中。
独立炮兵旅的钢铁洪流,一头扎进了盖马高原最狂暴的黑暗与严寒。
时间,是1950年11月21日深夜。
路线,只有一条:从江界向东北方向穿越狼林山脉抵达鸭绿江沿岸,沿鸭绿江向东北方向上游行进至惠山,这是连接江界和惠山唯一可行的陆路通道,也是志愿军部队可能实际运动的路线。
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不足百公里,但现实是地狱的刻度。
“路”在何方?没有路。
只有被千年风雪蚀刻、被骡马踩踏出的羊肠驮道,在陡峭的山脊和幽深的峡谷间蜿蜒。
积雪没膝,甚至齐腰深。
工兵营如同开路的蚂蚁,挥舞着铁镐、铁锹,一寸寸地拓宽、垫高,用圆木和碎石勉强加固出能让“铁牛”底盘蠕动的通道。
沉重的76mm炮车、连同满载弹药的卡车,此刻成了笨拙的巨兽。
昌平特制的防滑链深深啃咬着冰雪和冻土,引擎发出声嘶力竭的咆哮,黑烟混合着白色的废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不散的愁云。
“二档,油门到底!”驾驶员的脸因用力而扭曲,方向盘在剧烈颠簸中几乎脱手。
车轮、履带疯狂空转,刨起漫天雪沫冰渣,却常常只能在原地徒劳挣扎,将身下的冰雪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284章感谢风之息的灵感胶囊,佑安的爆更撒花,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