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陈朝阳旅被歼灭,东线志愿军将失去唯一的战略机动拳头部队,和最重要的技术兵种支撑,九兵团被分割围歼的风险剧增。
这不仅关乎东线,更会影响整个半岛战局稳定,甚至动摇志愿军继续作战的决心。”
约瑟夫沉默地凝视着地图上被红圈标注的“鹰愁涧”。
他沉默地吸着烟斗,深邃的目光在地图上停留了很久。
他当然记得陈朝阳,那份关于“地空游击战术”的论文曾引起过苏军总参的讨论。
一个有能力、有想法,而且不太“听话”的将领。
这样的人,带领一支能创造“奇迹”的部队,对一个强大的邻居来说,长远看,是福是祸?
他也当然明白陈朝阳的价值,也清楚失去这支力量对志愿军的打击。
他内心深处的战略考量在翻腾:让中原人在朝鲜流更多的血,消耗美国的实力,同时也能削弱这个未来潜在对手的军事骨干力量。
消耗战,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此,之前对其的援助,尤其是重火力,一直以各种借口运输、生产、拖延,提供的多是二战库存的轻武器和有限弹药。
喀秋莎?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更是一直停留在口头承诺阶段。
然而,这一次不同。
罗重文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他的发言代表了那个国家的声音,话语里隐含的“条约破裂”的威胁,以及前线确实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崩溃。
可能导致志愿军退出朝鲜战争,迫使他必须做出回应。
彻底无视,将严重损害俄国作为苏维埃主义阵营领袖的形象和信誉,甚至可能将华国推向不可预测的方向。
几经权衡,约瑟夫终是做出了表面让步、实则算计的决定:
“给北平总参和远东军区发电:”
“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政府及最高统帅部,高度关切朝鲜东线之严峻战况。
为履行两国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义务,支援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现决定:命令远东军区,
即刻将其战备库存之首批bm-13‘喀秋莎’火箭炮系统及配套弹药,以最优先级通过一切可用运输手段,紧急发往朝鲜前线!”
命令发出,约瑟夫又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对华西列夫斯基说:
“通知远东军区,武器的具体接收和使用,由他们在前线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最大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20风雪夜袭雪松坡:冰锋裂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