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是止损,排除了“预设诱饵”这个看似合理实则政治自杀的选项后,唯一也是最冷酷的真相浮出水面:
那就是自己袭击的突发,让美国鬼子始料未及,打的他们措手不及。
美国鬼子根本没预料到他能在如此恶劣天气下,将主力挪动三十公里,并直接砸碎了他们认为“相对安全”的韩军装甲联队。
敌指挥部此刻恐怕正陷入一片震惊。
韩军救不回来了,那就废物利用。
从美军炮击的反应速度来看,敌指挥部在接到雪松坡遇袭、韩军即将崩溃的报告后,几乎是立刻做出了这个冷血的决定:
既然金秉德的联队注定完蛋,无法挽回,那就利用这片注定成为坟场的区域,和里面注定要死的韩国兵,进行最后一次“止损最大化”的赌博。
用韩国人的尸体当坐标,赌一赌韩军没有那么弱,赌他能与自己的部队陷入胶着,赌自己突袭的兵还没撤,进而无差别覆盖炮击。
覆盖范围就是整个交战区域,目标不仅是正在溃逃、失去抵抗力的韩军残兵,更是他陈朝阳刚刚取得胜利、可能正在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甚至救治伤员的部队。
赌注就是,用这四千注定沉没的“卒子”当人肉坐标和诱饵,换取重创甚至歼灭“昌平铁牛”的机会。
在敌军眼中,这是冷血却符合战场利益最大化的算术题,用注定沉没的“卒子”,去换对方最有价值的“车”。
“这群畜生,把活生生的人命当成了算计的筹码。”陈朝阳深邃的眼神此刻更加冰冷。
美军的冷酷不在于预设陷阱,而在于这种对生命赤裸裸的蔑视和将盟友价值榨取到最后一滴的算计。
“首长,怎么办?”刘海伟顶着炮火爬过来,脸上满是焦灼。
美军的炮火越来越密集,凝固汽油弹的火海开始蔓延,铝热剂燃烧弹的白光刺得人眼睛生疼。
每一发炮弹落下,都意味着那片区域彻底化为死地。
“撤,放弃所有缴获,坦克、弹药、油料,全他娘不要了!”陈朝阳果断下令。
命令如山,战士们看着近在咫尺、冒着热气的坦克和成箱的弹药,眼中虽有巨大的不舍,但陈朝阳的命令和周围地狱般的景象让他们瞬间清醒。
没有任何犹豫,他们丢下沉重的战利品,搀扶起伤员,在连排主官和老兵的带领下,迅速撤离这片被美军炮火突袭、意图将他们和韩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24章万恶的帝国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