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钢铁铸就的意志,但身体仍是血肉之躯。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顶着敌人的炮火航空兵,徒步行军、穿插、攻坚、白刃战
这种对人类体能和精神的透支是毁灭性的。
连续作战5-7天后,部队必然陷入极度疲劳状态,战斗力呈断崖式下跌。
因此,一个典型的‘礼拜攻势’周期清晰可见:
第1-3天:‘锋锐期’部队体力相对充沛,弹药充足,战术执行坚决迅猛,穿插果断,往往能打垮敌军前锋,达成战役突然性。
第4-5天:‘衰竭期’弹药开始见底,士兵极度疲劳,攻坚能力减弱,攻势势头明显放缓,开始转为巩固既得阵地或艰难追击。
第6-7天:‘临界点’弹药基本耗尽,粮食短缺,人员伤亡和疲劳累积到顶点,部队几乎失去持续进攻能力,变得异常脆弱。
这正是我军从‘锋利的矛’变成‘脆弱的盾’的最危险时刻。
而李奇微,他敏锐地观察并精准地总结出了这条‘由盛转衰’的曲线。
他打的,将不再是简单的阵地战,而是精准的时间差和消耗战,直指我们最痛的弱点。
往后的战斗,将会变得更加残酷和艰难。
所谓的“磁性战术”是一个完整、循环的作战体系:
第一步:是弹性防御,有序后撤
当志愿军发起夜间攻势时,美军前沿部队不再固守一点死战,而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或是炮兵或是坦克作为掩护,进行有预谋、有组织的节节抵抗和后撤。
后撤距离经过精确计算,通常是十几到二十公里,正好是志愿军一夜徒步行军和战斗的极限距离。
这就使我军无法捕捉到敌军主力,无法进行决战。
在整个后撤过程中,美军会利用其现代化装备优势,始终保持与志愿军的接触,利用远程炮火和空中打击不断消耗进攻方的兵力和士气。
第二步:是消耗殆尽,攻势衰竭
经过5-7天的连续进攻和追击后,
李奇微就会要求前线指挥官精确判断这个“攻击顶点”的到来。
第三步:就是凶猛反击,“火海”的碾压
一旦确认志愿军攻势衰竭,
美军会立刻投入强大的预备队,通常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在绝对优势的炮兵和空中火力“火海战术”的支援下,向疲惫不堪、补给断绝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70章 礼拜攻势与磁性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