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司主要负责同志,是否因连续作战而失去了最初的锐气和战略远见?
其决策是否更多是基于保存自身实力的考虑,而非从朝鲜人民解放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
我们理解志愿军将士的艰辛,并永志不忘他们的伟大功绩与牺牲。
但正因牺牲巨大,我们才更应让牺牲变得最有价值,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暂时更大的困难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革命意志和更灵活的战术来克服,苏俄同志也必将提供更多援助。
因此,我恳请兄弟加同志,慎重考虑志司目前主要领导同志是否仍适合担任如此重要战场的指挥职务。
其当前的右倾思想恐将对战争全局产生致命影响。
我们迫切需要一位更具魄力、更有远见、更能把握战略机遇的指挥员来领导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协同,共同完成解放全朝鲜的历史使命。
盼望您们的英明决断。
此致
革命的敬礼!
金成柱
北平,总参谋部联合会议
室内气氛严肃,烟草的气息与紧绷的神经交织在一起。
巨大的朝鲜半岛沙盘是唯一的焦点,清晰展示着战线在三八线附近暂时凝固的态势。
一位目光深邃、指间夹着烟卷的领导者坐在主位,沉默地注视着沙盘。
周围围坐着多位核心决策成员与总参谋部的高级工们。
桌上,那份来自东邻、措辞尖锐的电报文本,无声地施加着压力。
一位负责主持会议、气质沉稳的领导人首先开口,他拿起电报,语气平和却不容忽视:
“来自平壤的意见,大家都已阅悉。
情绪颇为激动,观点也十分鲜明。
核心在于两点:一是认为前线指挥机构思想保守,坐失良机;
二是暗示希望调整指挥层级。此事关乎战争全局,请各位都谈谈看法。”
一位较为年轻、戴着眼镜的总参作战部门军官率先发言,语气中带着急切与理想主义的光辉:
“我们认为,友邦同志的电报,虽然言辞激烈,但其担忧并非没有缘由。
我军此刻携大胜之威,士气正旺,敌军则溃不成军,狼狈南窜。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这确实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甚至有望一举定乾坤的战略窗口期!
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77章 同意修整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