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科夫摇了摇头,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荒谬表情,低声对旁边的莫洛托夫说: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同志,我没听错吧?他想要指挥那位的部队?
指挥那几十万刚刚把美国人从鸭绿江边推回三八线的军队?
就凭他那点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靠莫斯科装备和志愿军士兵才重建起来的人民军?”
莫洛托夫的嘴角也难得地向上扯动了一下,露出一丝冰冷的讽刺:
“他似乎认为,拥有莫斯科的‘全面指导’,他就能天然地获得超越战场现实的权威和力量。这是一种有趣的政治幻想。”
连背对着他们的约瑟夫,肩膀也似乎微微松动了一下,烟斗里冒出的烟雾规律地颤了颤。
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一种看透一切的嘲弄光芒。
“幼稚。”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定性,
“十足的幼稚。他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他用了这个词,语气里的贬义显而易见。
“他以为战争是什么?是他地图上画的箭头游戏吗?”约瑟夫踱步到办公桌后坐下,
“统一朝鲜?把美国人赶下海?说的很轻松。但他想过美国人会投入多少力量反扑吗?
想过这会需要我们再投入多少资源吗?想过这甚至可能把我们都拖入和美国的全面战争吗?”
他拿起烟斗,重重地吸了一口:“志司是对的。
志司总司令是个清醒的军人,他知道他的军队极限在哪里。停下来,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时,莫洛托夫适时地拿起第二份电报:“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同志,这是北平方面的通报。
他们完全支持志司的决定,认为当前休整是绝对必要的,并已回电平壤解释,强调尊重前线指挥权。”
约瑟夫点了点头,似乎对北平的反应很满意。
“那几位是明白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收缩拳头。”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三八线,手指在上面敲了敲:“这条线,不仅仅是一条军事分界线。
它很可能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和美国人心照不宣的政治分界线。”
他看向他的同志们,眼神变得极其冷静和务实:“一个完全统一、可能倒向任何一方的朝鲜,不符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379章 真是癞蛤蟆爬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