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有限,但见效可能很快,应该立即整理成训练纲要,利用休整期下发各部,抓紧演练普及。”
那位披着棉衣之人接过电文,就着明亮的台灯,仔细地阅读起来。
他看得得很慢,手指间夹着的烟卷缓缓燃烧,青烟袅袅上升。
他的目光时而凝神,时而闪烁出赞许的光芒。
“嗯,分析得很透彻。”他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定调的力量,
“‘蓄力’、‘持续力’、‘战士的生命与士气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很有水平。
用这个道理去回应朝鲜同志,我看就很有说服力嘛。
我们不是畏战不前,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下一次更决定性的前进。”
他对陈朝阳关于战场全局的分析,表示了明确的肯定。
当看到电文最后关于组建“步坦协同防控一体化装甲突击师”的大胆构想时,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漾开一丝笑意,摇了摇头:
“这个陈朝阳,胃口真是不小嘛,这是想给我们打造第一把红色装甲尖刀啊?”
罗重文也笑了起来,但笑容中带着深深的审慎:“想法本身是极具开创性和前瞻性的,也确实指出了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
“志司其他领导同志的担忧非常现实。
我们目前的国力和后勤状况,确实难以全面支撑这样一支消耗巨大的铁甲兵团。
油料、备件、尤其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技术兵种骨干,这些都是我们眼下最紧缺、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硬约束。”
“志司提出的试点方案,我认为是稳妥可行的。让他以现有缴获为基础,先搞一两个加强装甲突击团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同时,他的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也为我们国内的军工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紧迫的方向,我们不能只满足于造步枪和手榴弹,
更要尽快掌握制造坦克、汽车的能力,要能产出足够的燃油!
东北地区,及昌平专区接下来的攻关重点,应该向他所提及的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倾斜。”
披着棉衣之人沉吟片刻,最终拍板:
“好,我看就这样定。”
“第一,电告志司和前指,完全同意他们关于全线转入休整的决策,必须顶住压力,坚决执行。
朝阳同志的这份电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83章钢铁亦需钢铁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