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很初步,但思路很新,很有价值。
比如这个‘分级救治、快速后送’的设想,还有强调伤情分类,提高救治效率,以及重视战场急救的普及和药品器材的前送保障。
这些想法,切中了我军当前后勤医疗工作的许多痛点,很有必要学习和研究!”
“还有朝阳同志提出,连里要有经过培训的卫生员,营里要有能进行紧急手术的医疗所,师里要有设备相对齐全的野战医院,并且要用车辆组成机动医疗后送队,专门负责把重伤员快速向后转送的设想。
这些在附件中,这些想法很有探索价值,虽然现在实现困难,但我总有一种感觉,这是我军,日后现代化军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副司令员和参谋长等人听着,也露出了认真和思索的神情。
这些概念在他们听来,确实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直指当前志愿军医疗后勤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司令员顿了顿,继续说:“朝阳同志,特别强调伤情分类,具体根据伤势轻重决定救治和后送的优先级。
药品和血浆要尽量前送,手术器械要标准化、便于消毒甚至提到要重视战场心理创伤的初步干预”
司令员的话音未落,会议桌旁的一位年轻参谋便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心理创伤?司令员,这是个啥意思?”
这个词对于在座的所有人来说,都过于陌生和新奇了。
司令员显然早有准备,他沉稳点头,解释道:“这个词是朝阳同志报告里提到的,我刚看到时也和你们一样疑惑。
我特意通过电报详细询问过他。按照他的说法,大概就是指有些战士,
特别是经历过特别残酷、特别血腥的战斗之后,虽然身体没受伤,但精神上像是受了重击,被吓懵了、打蔫了。”
他顿了顿,用更具体、更符合大家认知的语言描述着陈朝阳的解释:
“表现出来可能就是:睡不着觉,老做噩梦,一听到炮响或突然的动静就心惊肉跳、反应迟钝;
不愿意说话,躲着人;
或者反过来,变得特别暴躁易怒。
严重的,甚至可能忘了刚发生的战斗,手抖得端不稳枪
朝阳同志管这叫‘战后思想疙瘩’,或者叫‘吓掉魂了’。
他说这不是思想问题,不是胆小,更像是一种嗯‘脑子受了看不见的伤’,需要像处理身体伤口一样,被识别出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393章 思想疙瘩(感谢读者大大的礼物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