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山魈”和“暗影”在原地僵立了片刻,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绝望和一丝未泯的挣扎。
联欢晚会,五点一过,天色已然渐黑,几堆巨大的篝火被点燃,枯木噼啪作响,跃动的橘红色火焰不仅驱散了室外的严寒,
更将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期待的脸庞映照得发亮,眼中跳动着兴奋的光彩。
装甲第一师的战前文艺汇演,就在这粗犷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节目或许粗糙,却充满了战士们毫无保留的热情与生命力:
开场是铿锵快板铁牛英雄赞。
首先登场的是一营三连的几个战士,他们手持自制的竹板,敲打出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响。
“呱嗒呱,呱嗒呱,同志们听我言!”
“说一说咱装甲师,英雄事迹传的远!”
“雪松坡,那一晚,炮火照亮半边天!”
“韩寇机甲一个联,被咱包了饺子馅!”
“高炮平射显神威,坦克也能打翻天!”
“美军炮兵想报复,反被咱一锅端!”
词句简单直白,带着浓厚的部队气息和自豪感,将不久前的胜利用这种最接地气的方式演绎出来,
立刻引来了台下官兵们会心的大笑和雷鸣般的叫好声。
战士们用力鼓掌,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夜晚。
紧接着,一群主要由山东籍战士组成的合唱队走上了台。
没有乐器伴奏,他们只是清了清嗓子,由一个人起头,悠扬而略带苍凉的旋律,深情合唱沂蒙山小调
便在舞台上回荡开来: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歌声一起,台下许多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战士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轻声哼唱起来。
火光映照下,一些战士的眼角微微泛起了泪光。
这熟悉的乡音勾起了他们对远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歌声并不专业,甚至有些跑调,但那份真挚的思乡之情,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场面一时变得格外安静而温情。
第三个节目则充满了欢声笑语。
修理连和驾驶班的新老兵联合演出了一个反映训练生活的小品。
战术小品学车乐
一个新兵战士扮演学开卡的“愣头青”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397章 白毛女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