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令其立即停止南下,指挥权即刻与师参谋长、副师长完成交接。继续率主力部队按原计划南下,归建第十三兵团。
并安排部队,护送其回元山城。留守待命,等候下一步指示。
四、告诉他,志司正在研究对他的新的任命,让他深刻反省,准备在新的战线上戴罪立功!”
“是!”参谋长迅速记录。
这个方案,既有雷霆手段,又有爱护心肠,既坚持了原则,又充满了保护和期望,无疑更能让人接受,也更能发挥陈朝阳的作用。
北平,一会议室内烟茶氤氲,气氛凝重,但气氛并非单纯的愤怒,更多的是深沉的思考和战略权衡。
那份来自前线的急电在几人手中传阅完毕,放在铺着绿色绒布的桌面上。
主位者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目光仿佛穿透烟雾,看向更远的地方,首先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
“前线的电报,大家都看了。陈朝阳遇刺,事后隐瞒不报”
“这个陈朝阳,是一把好刀,锋利的很哪。
这次的事情,危险的很,也错误的很。
刀锋用的好,可以杀敌,用不好,也会伤到自己嘛。
志司和九兵团的同志,批评的对,是应该泼泼冷水,让他醒醒脑子。”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点着电报:“但是呢,我们不能因为刀子一时烫手,就把它丢回炉子里去。
要想办法,给它换个更合适的刀柄,让它既能发挥锋芒,又不会烫伤自己。
同样批评是必要的,志司和兵团已经做了。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接着骂娘,而是接下来怎么办。
我看呐,这次的事情,倒也是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我们早就想办而不好办的机会,把他请回来,让他安安心心地给我们多磨几把好刀出来。”
负责干部和组织工作者接口:“朝阳同志的错误,暴露的是年轻干部在巨大压力和责任下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是政治不够成熟的表现,必须指出、必须纠正。
但也要看到,他的初衷并非私心,而是为了部队士气和作战任务。
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华、创新思维和对技术装备的敏锐度,是全军极其稀缺的资源。
一味的责罚,甚至一棍子打死,不是我党培养干部的方法,
他的安全,早已不是个人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军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10章 命令回国(求读者大大们一个用爱发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