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把这股敢打敢拼、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劲头,带到军事学院和汉东地方去!
为我们军队的现代化,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首长和组织放心!
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一定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陈朝阳挺直胸膛,声音坚定有力地回答。
谈话正式结束,任命也顺利完成,办公室内气氛稍微缓和。
“首长再见!”
陈朝阳敬礼,转身离开。当他走出总部大楼时,心情比刚才更加复杂。
这场超越常规的谈话终于结束,没有文件签署时的热烈,却以一种更深刻的方式定义了他此去的使命与个人一个阶段的命运。
他手中那叠沉重的任命书,是他新的征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是一个人的苦旅,而是承载着无数期望与注视、在一条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道路上进行的远征。
在北平完成了所有必要的汇报与组织手续后,陈朝阳在总干部管理部一名干事的陪同下,前往前门火车站。
他的吉普车将由后勤部门的同志后续安排运送,此番南下,他将依靠铁路。
前门火车站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旅客、军人、干部、小商贩挤满了站台,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和各种行李包裹的气味。
扩音喇叭里播放着车次信息,但嘈杂的人声常常将其淹没。
此时朝鲜战事正酣,所有专用军列优先保障入朝作战部队和物资运输。
月台上繁忙景象,不乏一列列满载着兵员和物资的“闷罐”车皮正鸣笛待发,方向是东北。
这与陈朝阳南下的方向形成鲜明对比,提醒着他战局未定,而他已转向另一个战场。
陈朝阳从朝鲜入京有顺风的军列,此刻南下属于调任后方,其行程虽重要且享有优先权,却尚未达到调动专列的程度。
虽然无法安排专列,但总干部部已提前为他即将履新的高级干部协调好了车票。
他们乘坐的是从北平开往上海的特快列车,在这时的概念里,“快车”意味着停站较少,但速度依旧受限于蒸汽机车和线路条件。
陈朝阳和他的四名警卫员,都是跟随他从朝鲜战场浴血归来的部下,警惕而精干,王石磊成了新的警卫班长,他们被安排在了一节软卧车厢的一个独立包厢。
这并非特殊化,而是出于安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436章大改(感谢读者大大的礼物支持,求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