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战术教程,将目光投向窗外。
与北平车站的庄重、东北车站的紧张、以及沿途大多数车站的简陋不同,上海北站展现出一种奇特的混合气质:繁忙、拥挤,带着远东第一大都市残留的底子,却又处处烙印着新时代的印记。
月台上,穿着各式各样棉袄、中山装、甚至旧西服的人群熙熙攘攘,扛着行李的乡亲、提着公文包的干部、穿着工装的工人、还有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的车站工作人员。
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振奋人心的歌曲和列车到发信息,但仔细听,还能隐约听到几句软糯的吴语交谈。
墙壁上,崭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建设新上海”的宣传画,早已覆盖了旧时模糊的香水或香烟广告,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更迭。
空气中弥漫着煤烟、还有一股南方城市特有的、潮湿而复杂的气息。
这一切,都与朝鲜战场的肃杀凛冽和北方平原的苍茫辽阔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海,这座刚刚从旧时代挣脱出来的东方巴黎,正以一种略显忙乱却又充满活力的姿态,迎接着它的新生。
在王石磊等警卫员默契的护卫下,陈朝阳走下火车。
他的服装依旧整洁,一行人沉稳的气质在人群中依然显眼。
华东局派来的联络员早已在站台等候,这是一位戴着眼镜、年纪虽轻却显得十分干练的同志,立刻迎了上来。
“是陈朝阳同志吗?一路辛苦了!我是华东局组织部的干事,姓李,奉命来接您。”他言语清晰,态度恭敬而不失分寸。
“李干事,麻烦你们了。”陈朝阳与他用力握了握手,没有多余的寒暄。
一行人迅速上车。
吉普车驶出车站,穿行在上海的街道上。
陈朝阳透过车窗观察着这座城市。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冬日的阳光下沉默矗立,但楼顶飘扬的是鲜艳的红旗;
路上,有轨电车叮当作响,与穿着学生装、步伐匆匆的青年男女交织流动;
街角既有挑着热气腾腾馄饨担子的小贩,也有新开张、挂着标语的国营百货公司。
但同样,他也看到了战争的痕迹,支援抗美援朝的标语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游行队伍高举着增产节约、支援前线的横幅。
车子最终驶入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在一处并不起眼但戒备森严的大院门前停下。
这里就是华东局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39章 赴任中下(求用爱发电,五星好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