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邦显然是个机灵且善于沟通的年轻人,他一边走一边开始介绍,语速平稳清晰:
“咱们学院是新建,但用的这片地方可是有年头了。”他指着道路两旁那些颇具规模的灰砖建筑,
“这里最早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军师学堂,后来几经变更,抗战胜利后,又被当时的政府改建成了一所政治学校,规模不小,所以现成的教学楼、宿舍楼、大礼堂都挺齐全。
咱们筹建时,总部和华东局觉得这里底子好,略加改造就能用,省时省力。”
陈朝阳闻言,目光扫过那些建筑,果然看到一些旧时痕迹与崭新标语并存,历史的层叠感扑面而来。
“嗯,物尽其用,很好。节省了国家大量资金和时间。”他评价道。
走了几分钟,路过一个巨大的操场,虽然天气寒冷,但仍有不少学员在跑步、训练,口号声此起彼伏,热气腾腾。
“这是主训练场。那边是战术训练区,搞了些堑壕、障碍物什么的。”许振邦指了指远处,“文化课和理论课主要在刚才我们过来的那片核心教学楼。”
继续前行,绕过一片小树林,眼前出现几排规整的平房,烟囱里冒着炊烟,空气中飘着饭菜香。
“那边是学员食堂和干部食堂。学院条件有限,但保证同志们吃饱吃热乎。院长政委都和学员们吃一样的灶。”
许振邦说着,又指向食堂旁边一个夯土场地,上面立着两个简陋的木制篮球架,
“那儿是篮球场,休息时候同志们活动的地方,虽然破了点,但抢个球能打出一身汗,最受欢迎。”
王石磊听到这,忍不住插了句嘴:“啥时候都能去练练吗?”他显然是篮球爱好者。
许振邦笑道:“王同志有空随时可以去,不过白天学员们要上课训练,晚上或者休息日人才多。”
陈朝阳也笑了笑:“看来文体活动也不能落下,强健的体魄是指挥员的基础。”
说着,他们来到一片相对安静的院落,有几栋二层小楼,外观明显比学员宿舍更讲究一些。
“这就是‘将校楼’了,主要安排给高级教官、来访首长以及像您这样刚报到还未安顿好的领导临时居住。”许振邦引着他们走进其中一栋,“您的房间在二楼,向阳,安静。”
他掏出钥匙打开房门。
房间果然如所述,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张书桌、两把椅子、一个脸盆架、一个暖水瓶,角落里生着煤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45章 学院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