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的谈话,就这样在一种看似融洽实则各有所思的氛围中进行着,
约莫一刻钟后,车子转入一条名为“珞珈路”的林荫道,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即使冬日落叶,枝干也显得颇为优美。
路上异常安静,与外面的主街恍若两个世界。
这里坐落着几栋风格各异但都颇为考究的独立二层小楼,间距很开,透着一种疏离的静谧。
车子在其中一栋门牌号为“5号”、带有西式拱券门廊和一个小花园的青砖小楼前缓缓停下。
“陈厅长,我们到了。”沈三生率先下车,一边引路一边介绍,“这珞珈路5号,说起来也有些来历。
这原来是民国时期一位财政部高级官员的官邸,设计建造得相当考究,砖木结构,很坚固。
解放后收归公有,省委经过慎重考虑和简单改建,将其作为重要领导干部的住所。
这里环境相对安静,利于您工作和休息,而且周边的安保条件也完全符合标准,请您放心。”
他引着陈朝阳和警卫员走进小楼。
屋内已经被精心打扫布置过,地板打蜡,窗明几净。
客厅宽敞,高顶,保留着壁炉,摆放着沙发、茶几和办公桌;
餐厅里是实木的长餐桌;厨房设施齐全。
“水电、电话都已经接通了。
取暖用的是锅炉,统一供应暖气,比烧煤炉子干净省心得多。”沈三生详细介绍着,
“家具都是配好的,如果款式您不满意,或者还缺什么,随时告诉行政处,他们立即调整补齐。”
他又引着众人上楼看了主卧、次卧和书房。
“这间书房朝南,光线好,也安静,最适合您看书思考。”
最后,沈三生拍了拍手,早已等候在门外小厅里的三位工作人员应声走了进来,两男一女,都穿着整洁的制服。
沈三生介绍道:“陈厅长,组织上考虑到您的工作强度和安危,为您配备了必要的工作人员:
这位是老赵同志,负责炊事,是老同志了,手艺扎实;
这位是小李,负责勤务和卫生;
这位是住所警卫处的周敏同志,负责内勤和部分联络工作。
他们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绝对可靠。您先用着看,有任何不习惯或者需要调整,随时告诉我。”
三人齐声向陈朝阳问好,态度恭敬拘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48章 安逸的警惕(感谢大家用爱发电礼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