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负疚感和不安。
他不是圣徒,也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当他真正站在这栋象征着最高级别待遇和特权的房子里时,他才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他与他曾誓言要服务的绝大多数人民之间,隔着怎样一道巨大、无声的鸿沟。
这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差距。
这是两个世界、两种命运的差距。
一份文件、一个决策从这里发出,可能决定千里之外无数如昌平乡亲那样的人的温饱甚至存亡。
他深吸一口气,江南冬日清冷的空气吸入肺中,却带着一股沉重的铁锈味。
安逸使人堕落,享受必将让他灭亡
喜悦?不。
这栋安静、舒适、温暖的小楼,在他眼中瞬间变成了一个最前沿的指挥部,一个无声的战场。
这里的每一份舒适,都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必须转化为更高效率的工作、更清醒的头脑、更重大的责任的燃料。
他在这里多享受一刻温暖,就必须想到昌平还有多少人在受冻;
他在这里多用一张信笺,就必须想到国家的纸张多么匮乏;
他在这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对得起窗外那一片漆黑的大地上,无数默默付出的人民。
这不是矫情,这是他灵魂深处无法弥合的撕裂感,更是一个高级干部应有、如履薄冰的自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48章 安逸的警惕(感谢大家用爱发电礼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