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尤其对于技术兵种,一线指挥员的临机决断权至关重要。
因为战场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远在后方的指挥所是无法捕捉的。
信息流转速度、兵力投送速度、火力反应速度决定了战场的主动权。
对于技术兵种,尤其对于身处一线、能最先感知战场温度的前线指挥员,必须被赋予相当大的临机决断权。
因为战机,远在后方的指挥所是无法看到的。
我们必须信任并培养指挥员在这种高压下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即使这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李云峰同志的方案,”陈朝阳最终总结,“或许不是唯一解,甚至不是最优解,但它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角度:
有时候,最危险的动作,反而能打出生路。
装甲兵的灵魂,就在于突破、突破、再突破!
不仅是突破地形,更是突破思维的桎梏和战术的常规!”
“当然,”他最后严肃地补充了一句,
“这种决断必须建立在极其严格的训练和信任基础上。
你的坦克车长必须能瞬间理解你的意图,炮手必须在高速颠簸中保持瞄准,电台兵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完成呼叫。
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精密系统在发挥作用。
这种决断必须建立在对自己装备性能、敌人心理、地形利弊的快速准确评估之上,而不是单纯的匹夫之勇。
缺了任何一环,都可能酿成悲剧。
这一点,希望大家深刻体会。”
陈朝阳的点评结束,无异于在李云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番话既点明巨大风险,又高度肯定其进攻精神和战术主动性的剖析。
当他听到“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角度”、“装甲兵的灵魂就在于突破”这些评价时,李云峰尽管极力维持着军人的镇定,但胸膛中的情感几乎要喷薄而出。
“他懂了,陈教员他真的懂了。”李云峰内心狂呼,一种遇到知音的巨大激动和认同感冲刷着他。
他提出的方案在课堂上显得如此异类甚至疯狂,他自己也做好了被批评为“冒险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准备,
却万万没想到,这位从朝鲜战场载誉而归、战功赫赫的教员,非但没有否定,反而精准地提炼出了他方案中最核心、最渴望表达的精髓——主动性和制造既定事实。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455章 陆战之王是思维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