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临时装扮出来的“盛宴”,恰恰证明了平时的伙食绝非如此。
马保华等人越是欲盖弥彰,就越是暴露了他们的心虚和对上对下两副面孔的做派。
陈朝阳心中已然明了,他不需要在这里掀桌子。
这虚假的炊烟,已经让他看到了比筛选场更深的虚伪。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听马保华苍白无力的解释,是拿到确凿证据,是推动真正、能改变这些人命运的行动。
“去办公室。”他对马保华和孙福山开口,语气不容置疑,
“现在,我要看筛选场的出入库记录,看补助发放的明细。”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听汇报,是行动。
通往矿部的小路与矿区主干道的喧嚣脏乱截然不同。
路边竟栽种着两排高大的杨树,虽然叶片上也蒙着一层洗不掉的煤灰,但终究带来了一片难得的荫蔽。
树木之后,是一栋独立、红砖砌成的二层小楼,与远处低矮的工棚和厂房相比,显得格外醒目和气派。
陈朝阳的脚步在楼前略微停顿,目光扫过这片与矿区格调格格不入的绿荫和相对整洁的小楼,不咸不淡地评价了一句:
“保华同志,你们这办公地点,位置选得不错,清静是清静,就是离一线工人同志们,远了点。”
这话语里的份量,马保华如何听不出来?
他脸上那原本自然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闪过一丝尴尬,随即便被带着几分讨好的笑意覆盖。
他赶忙上前半步,语气不再是从容的解释,而是带着一种辩解:
“陈厅长明鉴,您这一说,真是一针见血。”他搓了搓手,显得有些局促,
“这这楼是解放前留下的老底子,敌伪资产。
咱们接管后,当时考虑考虑一是节约,维持原样能省下一大笔修缮和新建的费用;
二来二来这个地方它原本就是矿区的管理中心,各种线路、电话都是现成的,图了个工作方便。
确实确实忽略了距离产生隔阂这个问题,是我们考虑不周,以后一定注意改进!”
陈朝阳显然说的是“阶级分化”问题,他却偷换成了“工作方便”和“历史遗留”的客观原因,并立刻做出“以后改进”的姿态,试图淡化眼前的批评。
陈朝阳未置可否,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马保华一眼,但他并没有继续深究,只是淡淡地“嗯”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489章清净的办公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