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章:共鸣的涟漪
噬光领域的成功净化,如同在赤石谷沉闷的空气中投入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胜利的喜悦并未冲昏头脑,反而化作了更为炽烈的动力。
“共鸣屏障”战术被立刻提上日程,成为新生崖防御体系建设的核心。阿公带领的研究团队日夜不停地改良符文板,力求降低能量损耗,提升共鸣稳定性,并尝试制作更大功率的版本。赤羽则从所有战士中挑选出对岩火之力掌控最佳、且心志坚韧者,组成首批“共鸣者”小队,进行高强度、高默契的协同训练。
训练场上,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呼喝,而是整齐划一的口令与能量同步激发的嗡鸣。起初,即便有林渊从旁以第二碎片的“灵动”意蕴进行辅助调和,配合也时常出错。能量流转的快慢、精神力波动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共鸣失败,轻则符文板过载损毁,重则数人遭受能量反噬,吐血受伤。
但没有人退缩。每一次失败,都被仔细记录、分析、改进。战士们彼此信任,将后背交给同伴,将力量融入集体。渐渐地,默契在汗与血的浇灌下滋生。当第一支标准六人小队能够在不依靠林渊直接引导的情况下,独立稳定维持中型共鸣屏障超过一刻钟时,整个新生崖都为之振奋。
这不仅仅是战术的突破,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他们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真正联结成了一个可以共同呼吸、共同战斗的整体。
林渊在训练步入正轨后,便逐渐减少了直接参与,将更多精力放回自身。共鸣屏障的成功,证明了“共融”道路的可行性,也让他对体内力量的思考进入了新的层面。
他不再将巫火、赤金之力、碎片之力视为完全割裂、需要强行压制的部分,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它们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巫火的毁灭是否蕴含着“净化”与“新生”的契机?赤金之力的守护是否也潜藏着“禁锢”与“僵化”的风险?而那三块碎片的意蕴,除了调和,是否也能成为沟通另外两种力量的“桥梁”?
这种思考伴随着极其危险的实践。他小心翼翼地,在维持整体脆弱平衡的前提下,尝试用那一丝“灵动飘忽”的意蕴,去轻微地“撩拨”巫火的边缘,观察其反应;或者引导“冰冷秩序”的意蕴,去“梳理”赤金之力中过于致密的结构。
过程如走钢丝,数次都险些引发能量暴动,全靠他日益强大的意志力和对平衡点的精准把握才勉强稳住。但收获也是巨大的。他对这三种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