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如刀,一夜之间便将京城裹进了严冬的萧杀。
城南的施粥棚前,三口硕大的铁锅腾起滚滚白气,将粟米和姜汁的香气送出很远。
云漪裹着厚厚的棉袍,亲自掌勺,将一碗碗滚烫的米粥递到那些冻得发紫的手中。
她的话不多,眼神却温和,尤其在看到那些衣衫单薄的孩童时,会格外多舀一勺稠的。
而在施粥的间隙,她便回到棚后,借着炭盆微弱的火光,为孩子们赶制过冬的粗布衣。
每一件都针脚细密,袖口与内衬的夹层里,都藏着一片被碾碎草药灰烬浸染过的白绫碎片。
那是嬴夜派人送来的“控影大阵”核心残片,经她医术处理,已成了最隐秘的警示。
这法子很快见了效。
接连数日,总有那么几个身强力壮、眼神却飘忽不定的“乞丐”在试图靠近粥棚,挤进孩童堆里时,突然面色发青,抱着脑袋痛苦倒地,口吐白沫。
不等官差赶到,周围的流民便自发地用麻绳将他们捆个结实,口中咒骂着:“哪来的恶贼,想冲撞活菩萨!”百姓们不懂其中玄机,只当是云漪的善行感动了上天,得了神佛庇佑。
云漪对此不发一言,只在送出的每一件冬衣后领,用素色丝线绣上一朵不起眼的莲花。
这标记,只有当年贞和宫出来的旧人才认得。
于是,一则秘闻如融雪后的溪流,无声无息地渗入京城的各个角落,在尼庵的香火中,在茶肆的说书里,在货郎的扁担上,悄然流传:“先妃娘娘留下来的护国符,穿在身上,百邪不侵。”
与此同时,靖安王府的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
嬴夜指节发白,死死攥着程槐那份手札,指腹反复摩挲着那句“今上始于三年前秋狩返程夜”。
他调来了那一日所有的禁军巡防记录和随行人员名录,一卷卷地比对,终于在一个被忽略的角落里发现了破绽——当夜随驾的三名太医中,唯独没有程槐。
记录显示,这位老太医自秋狩开始前便因“小疾”被陛下“恩准”,软禁于偏殿休养。
胁迫?
不,这是替罪!
嬴夜背脊窜起一股寒意,他猛然醒悟,真正的操纵者根本无需躲在暗处,他一直就在明面上,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
程槐不过是一枚被推到台前的棋子,一个随时可以被舍弃的障眼法。
他必须拿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浪无边 作品《侯府奶娘靠功德系统卷成大秦第一女相》第114章冬衣里藏着的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