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兵力充足,就可以考虑布置内外两个相距一二百米左右的双层包围圈,能让突围者局部兵力优势迅速丧失。
原因很简单,突围一方集中兵力火力突破第一道包围圈后,将不得再次面临敌人第二道防线,而此时位于身后刚突破的一道包围圈,未受到攻击的敌人会迅速变阵,成为追击部队或侧击部队。
突围者此时将陷入腹背受敌状态。
人的体力有限,连续发起冲锋式攻击突围,难度很大。
就算突围者体力好气势足火力猛,有能力再次突破第二道包围圈,但此时各个包围圈上的敌人都已明确知道猎物突围方向。
自然会变阵,向突围者追击或对侧翼发动攻击。
突围者攻击前进速度,远远低于战场上兵员运动的速度。
被追上是迟早的事。
一二道包围圈未受突围攻击的兵力,甚至可以迅速对外围三道突围者方向的防线进行加强。
人的体力有限。
此时连破两道队线,全力攻击奔跑一两里,体力下降是必然。
基本已成强弩之末的困兽。
杀回马枪相当于再次往包围圈里钻。
继续突围,力所不逮。
即使突出二道包围圈,仍然处于敌人三道包围圈中。
哪怕是再次突破三道包围圈,敌人也早已变阵,始终将突围者包得死死的
此时,突围都除了被歼灭或者投降,已经没有第三条路。
当然,如果包围圈上的各部配合不是很熟练,或者指挥员对敌情判断失误,或者因为犹豫反应滞后,突出一道包围圈的对手,有可能发现缺口而在两道包围之间的空档中改变突围方向。
突围者再次被包围的可能性迅速降低。
兵者诡道。
在大多数时候,突围的指挥员会先派一支部队向即将真正突围的左右九十度方向进行佯攻,以让包围自己的敌人误判己方突围方向而匆匆调动部队。
在真正突围时,敌人因为佯攻调动兵力,原本侧翼变面正面直接出现缺口,大大增加突出包围的机会。
突围战术千变万化,有一点很重要,向西佯攻,不能向东突围。
因为向佯攻反方向突围,佯攻时没有达调动敌人包围圈反方向兵力的作用。
当然,如果被包围者兵力不足,或者火力战斗力差,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