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首诗便是陈凡给庐山写的题西林壁。
这首诗也是苏轼写的。
其实在给庐山做推广的时候,陈凡一度都在纠结,应该给庐山怎么推广。
事实上庐山已经很知名了,用不用推广都无所谓。
不过谁愿意不让自己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既然如此,那么,在推广上面,那就尽量用诗的方式表现出来。
特别是诗里在得有庐山。
于是。
这就简单了许多。
庐山最为知名的诗有两首。
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另一首则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望庐山瀑布其实也写得很好。
但最终,陈凡选择了苏轼的题西林壁。
主要是望庐山瀑布虽然很好,但写的只是庐山上的一个景点。
但题西林壁,他却是更为全面的描绘庐山。
而且从意境以及层次上来说,题西林壁,陈凡觉得是要超过望庐山瀑布的。
特别是其中这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运用场景非常广泛,而且非常的有哲理。
当然。
也不需要陈凡解释。
当李菊生与刘景明看到庐山这一首诗之后,都是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首诗并不复杂,可以说一看就懂。
可就是一看就懂,才让他们感受到这一首诗的境界。
这一首诗,可以说是完全给庐山量身打造。
庐山本来就大,如果你身在其中的话,根本就看不出庐山到底怎么样。
而为什么呢?
那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小刘,你怎么看这一首诗?”
有一些郁闷,李菊生问道。
“这个”
刘景明有一些尴尬,他不知道怎么评价。
李菊生又问道:“比起我们的毕竟西湖六月中如何?”
“应该”
“直接说吧。”
“应该更为高明一些。”
“比起欲把西湖比西子呢?”
“境界层次也更高。”
“唉”
李菊生不想问了。
这样的诗,简直可以说是千古名句。
有这一首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下第一白 作品《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第129章:要不要发展一下美食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