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极完全没有推锅的意思。
他对明初的很多印象都来自于网络,而国瑞爷的形象最深入人心的不就是那张画像跟影帝一模一样的侧脸嘛,以至于朱极都下意识忽略了史书上对国瑞爷的形象的描述。
如今幡然悔悟,朱极只想潸然泪下。
合着闹了半天,自己这几个月以来一直都是当着国瑞爷的面说他?
朱极有点相信自己是他亲儿子了,这要不是亲生的,往常哪一次见面不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凭什么国瑞爷明明一直很生气却一直没收拾自己。
得到这样惊世骇俗的结论,朱极又慌张又迷茫,还带着那么一丢丢窃喜。
只是复杂的情绪很快就被朱极收敛起来,面对超出自己预估的真实身份,虽然暂时还没有得到确认,朱极还是不得不提前思考将来。
假如自己面对的真是国瑞爷一家,那自己大概率还是会被强行认祖归宗的。
正如冯胜那日委婉劝告自己的一样,即将及冠的自己对整个朝堂甚至整个天下的影响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最为关键的,还是朱元璋当日假设的那个问题。
假如他是皇帝,而自己是皇长子,太子却是朱标。整个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家产,就自己的回答而言,显然这份家产大到自己完全无法忍住诱惑。
那么,等自己认祖归宗后,需要跟朱标争夺太子之位吗?
这才是朱元璋不惜在自己面前提前暴露身份也要得到的答案。
要争吗?
当太子甚至当皇帝,不是玩经营养成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治国理政。自己的每一个建议和决定,都牵扯到千家万户甚至更多人的生死。
游戏无非就是一堆数据,输了大不了重新来过。
但治国却是在为数以千万计的生黎找活路,不允许出错,不允许重来。要么引领潮流不断前进,要么浪花卷起身名俱灭。
曾经不止一次总结和反思过自己的朱极此时并没有足够的勇气接下这副重担。
虽然此前跟朱元璋和徐达冯胜不止一次地夸夸其谈,但真要将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两世为人从来都只是被人管的朱极并不觉得自己就能做好。
既然没有那个金刚钻,为什么要去揽这个瓷器活?
如果将来那个一直装死的系统激活,能够带给自己足以改变这个时代的东西,自己或许会争取足够的权力来将所有美好的祈愿变现。
但现在,不行。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於初 作品《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第三十六章 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