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嫡长子三个字上,朱元璋的口音极重。
朱极的身份特殊,特殊到朱元璋不惜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所以,往后无论在朱极身上发生任何逾制的事情,那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个皇室嫡长子,当得。
这就是朱元璋想要告诉朝臣的全部。
最后那一句,根本就不是反问,而是对那些蠢蠢欲动的朝臣们最温和的警告。
李敏沉默了,宋濂也沉默了,就连胡惟庸,也沉默了。
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感受到朱元璋那种一意专行的决绝。一句话,那就是往后关于大皇子的一切,他们只有听着,然后赞同的份,任何想要质询或者阻拦的人,都将接受朱元璋最直接的打击。
话说到这里,见一众朝臣噤若寒蝉,就连满怀心思的胡惟庸都噤若寒蝉,朱元璋索性把话说得更开。
“刘绍先,今日退朝后,礼部就近定下黄道吉日迎大皇子认祖归宗。同时,再择良辰吉日,咱要为咱那大儿赐婚,徐达,冯胜,你二人可准备好了?”
朱元璋骤然加快了安排的节奏,一众朝臣本来就有些难以跟上。
直到徐达与冯胜二人被点名出列,这些人才忽然想起,方才似乎这两位国公就是最先对大皇子归来表示欢迎的。
合着,这两位早已知道大皇子的存在,甚至早在他们之前,已经在皇帝的授意下,与那位大皇子取得了联系。
甚至,朱元璋早已跟他们商量好了,要将两家的姑娘全都赐婚给那位大皇子。武将们固然有些惊讶,但至少还在他们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一众文臣就有些面面相觑了。
这位大皇子身份特殊是跑不了了,可皇帝将两个武勋国公跟他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难道皇帝有意抬高武将在朝中的地位不成?
群臣在胡思乱想,而胡惟庸的心里更觉紧张和不安。
须知作为丞相的他才是连接皇帝与朝臣的纽带。
先有朱元璋越过自己安排工部与户部勘探银矿,后有瞒着自己让徐达和冯胜依附大皇子,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事先半点消息都没得到,显然是有人特意遮蔽了自己的耳目。
而整个大明有这等本事的,也只有如今在龙椅上大马金刀坐着的朱元璋。
而朱元璋,为什么要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瞒着自己呢?只怕,自己这些时日的行事作风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提防。
恐惧和不安如潮水一般涌入胡惟庸的心里,他的额头不经意间冒出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於初 作品《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第四十二章 我大儿,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