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喝到天明。”
胡惟庸为什么能成为淮西勋贵圈子的核心?
不就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说话好听,人还大方嘛。
这一番婉拒不仅没有打消武勋们的热情,反倒是让这些人连连叫好:“那我等今夜就替胡相打个前站,改日一定与胡相一醉方休。”
胡惟庸目送这些表面兄弟跨过朱红的门槛,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往午门外走去,此时大殿中只剩他一个人,这位宰相富贵逼人的脸上这才显露出些许凝重和不安。
皇家多了个大皇子的消息随着早朝结束瞬间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致仕之后,李善长自然不必如那些京官们一般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迟。
虽然今年刚满花甲,李善长的养生功夫早已进行了好几年。一直睡到辰时三刻,这位国公才在婢女的侍奉下洗漱更衣。
当府中的管事火急火燎从前院跑过来时,李善长正将碗里最后一口人参枸杞粥咽进肚里。
不知是药膳温补了气血,还是饱腹换来了开心,红光满面的李善长看着脚步匆忙的管事也不着恼,拦下跑到他面前正要跪倒叩头的管事,笑吟吟地接过侍女端来的暖茶,双手在温润如玉的茶碗上摩挲,口中却不急不慢地教训道:
“天又塌不下来,何必如此着急。且缓口气,慢慢说。”
李善长要的就是这个慢的意境。
龟寿自应能食气,人要逐寿,不也该向龟学习么。
所以他的退休生活,只在追逐一个缓字。
管事上气不接下气喘了好几下,这才能应李善长的要求慢下声来说话。当他刚讲出第一句的时候,便听到地上“啪啦”一声,方才还握在李善长手里的茶碗,此时应声碎在了地上。
“皇上说,太子有个大哥。”
李善长没有要求管事再说一遍,因为刚才他已经听的足够清楚。
别人不知道,他李善长还不知道么。作为跟随朱元璋最早的几个文臣之一,朱元璋称吴王之前,两人甚至是私交甚笃的朋友。
所以朱极才是朱元璋第一个儿子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大皇子居然还活到了现在,而且居然奇迹般被朱元璋找到了。
跟胡惟庸只关注自身不一样,李善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其中的足以让很多人粉身碎骨的风险。
虽然他内心同样渴望着权势,但与胡惟庸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不同,李善长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前些年本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於初 作品《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第四十三章 风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