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你等议一议,该派谁去。”
打东瀛?
五人瞬间懵了。
这又是唱的哪出?虽然倭寇屡屡犯边,但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前些时日东瀛才派出使者前来递交国书。
以这种理由灭人家的国统,不仅于道义不合,甚至还会引起其他藩属国的恐慌。
胡惟庸当即从绣墩上站起身来躬身一拜:
“陛下,如今东瀛重臣持明与国军良怀争位,倭寇大部分乃是持明的残军。只是持明刚派使者送来国书称臣,若因此出兵,有损我大明国体呀!”
东瀛使者宣闻溪虽然是礼部接待的,但胡惟庸却比礼部更了解当前东瀛的形势。
有胡惟庸带头,颜希哲与孙克义也出言反对。
在他们看来,东瀛那种地方跟大明又不接壤,就算三天两头有倭寇犯边,那也只是癣疥之疾。
为了屁大点事直接出兵占领,得不偿失不说,还丢了大国脸面,将来还怎么让周边的小国俯首称臣。
面对三人的反对,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李文忠与冯胜二人。
打不打,他说了才算。
怎么打,这才是叫五人过来的原因。
既然胡惟庸这帮子文人指不上,朱元璋自然要将希望放在武将身上。
李文忠与冯胜,两人一个唯命是从,一个小心谨慎,自然以朱元璋马首是瞻。
既然皇帝都说要打,那他们自然不会再有别的意见。李文忠只是稍作考虑,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靖海侯谙熟海事,水师主将非他莫属。至于歩军,想来京中不少侯爷都闲得发慌了,陛下可任意指使。”
李文忠前些年当过一段时间大都督,对如今大明的武勋们了如指掌。三言两语便点将结束,而冯胜领军经验丰富,也为朱元璋算好了出兵的人数:
“此番若欲尽全功,起水师三万歩军十万,再有五千水军往来运送粮秣辎重,如此方不致战事迁延。”
两人简明扼要的回答让朱元璋不由得点了点头。
“颜希哲,十五万大军一年的粮饷,户部能不能拿出来?”
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位前些时日声名赫赫的保太子党,大有如若说出半个不字当即就将他拿下的意思。
颜希哲本想找理由推脱的。
在他看来这本就是一场不义之战,再说北方四十多州府因为蝗灾如今还在不停消耗当地府库的钱粮,一旦为了东瀛这等小国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於初 作品《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第七十四章 这谁能把持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