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将军都在外边,就算自己设立了这个大都督府,真要将各司主事分配给在京师的这些勋贵们,那势必引得其他人心生不满。
可若是就此服软,损了自己颜面不说,往后再想设立大都督府,那就真的没啥希望了。
朱元璋正思忖间,与朱标站在一处的朱极忽然侧身向朱元璋躬身一拜。
朝中谁不知道,雍王殿下自受册封之后,虽然上朝时位次仅低了太子一阶,却压根就是个泥胎木偶。入朝这么长时间,眯着眼睛打盹的时间跟上朝的时间都快一样了。
御史台若非有汪广洋和陈宁二人压着,只怕每天早朝那些个御史都要为其大不敬之举吵上好一阵子。
谁都没想到,在这种关键时刻,这位睡眼惺忪的殿下居然有话要说。
一时间,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此刻都抬起头看着那一身玄色衮服的衣角,迫切地想要知道朱极到底想要说些什么。
“父皇,胡相所言确是真知灼见。依儿臣浅见,不妨让在外的诸位将军遥领职衔。若其回朝,便在大都督府理事;若其在外,便让人代理职司。”
“再者,应当调拨部分识文断字之人并入大都督府中,予以武官职衔,或查察军纪,或教化兵丁,或核实军功,或施行奖惩,如此方能文武并用。”
如果前一句是在替朱元璋解决问题,那么后一句简直就是在挖文臣的根。
大明立国之初便定下章程,非大功不得授爵,非死后不得封王。
虽然没有明说文臣不得授爵,但大功从何处来?除了上战场杀敌之外,文臣治国能有啥大功?想混个爵位,武将们表示文弱书生不配跟他们一起玩。
为什么朱棣造反会有一帮子文臣跟随,不就是想闹个从龙之功然后让子孙世代享福么。
可朱极这么一说,文人除了打打杀杀,瞬间有了另一条成为武勋的道路。
虽然希望依旧渺茫,但胜在近水楼台,而且还极其安全。
尤其方才朱元璋说了要让大明的士卒都识字,这等教化之功,难道不值得封个最小的子爵么?
在奉天殿里跪着的这些文官可能不在乎那芝麻绿豆大的爵位,可出了奉天殿直到午门口,任谁都不能否认,他们心动了。
胡惟庸感觉自己脸都被这睡梦皇子给气白了。
自己那是提意见么,自己分明是要堵住皇帝的嘴。
谁知道这厮居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还文武并用?大明朝堂如今多缺人才你不知道你爹还不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於初 作品《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第八十章 看来得多培养人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