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是很懂这里头的道理。只是下地干活太苦了,哪怕老周家人口多,仅仅是春耕秋收农忙时才叫他帮忙,他还是觉得太累太累了。一想到将来很有可能像他阿爹和两位叔叔那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就眼前发黑,再不敢往深处想。
念书、念书,他只能咬牙念书。
幸好阿娘的想法跟他完全一样。
那时候他就在想,等他念完了书,考上秀才,再当上大官,他一定会报答家里人的,不单是他阿娘,还有阿奶,毕竟若是当初没有阿奶的应允,他是绝无可能跟随孟秀才念书的。
哪知好景不长,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阿奶徒然间对他变了态度,竟是不打算叫他接着念下去了。
阿娘说,那是因为有人在阿奶跟前嚼舌根。
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若是他能出人头地,全家都能跟着一道儿享受荣华富贵,干嘛要在阿奶跟前嚼舌根不让他接着念书?
也许,这就是书里说的天妒英才吧?
随着大金和三河的先后退学,随着阿奶愈发反对他念书,随着他年岁增长,买文房四宝花的钱越来越多,他的求学之路愈发坎坷起来。
想着书里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三山子觉得,他还是能坚持住的,只要等他考上秀才,阿奶一定能看到他的努力,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结果,现实比他想象中的要残酷太多太多了。
明明他已经很努力了,可全家人仿佛都看不到他的努力上进,反而对他愈发嫌弃起来。对,家里是有很多活儿要做,可谁做不都一样吗?干嘛非要他来做?有这个工夫,他多念几页书,兴许考中的把握就能更大一些,那些人怎么就想不明白吗?..ćőm
想不明白也就罢了,横竖他还是会坚持下去的,可怎么就非要明里暗里的阻挠他呢?
直到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那段时日吃的苦头还是叫他难以忘却。
谁家不是倾尽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的?哪儿会像他们家似的,全家都在努力拖他的后腿,包括他娘。
没错,包括他娘!!
那一年的洪灾,阿奶提前就预料到了。可阿娘却说,没事儿的,那是阿奶老糊涂了,哪儿会有什么洪灾呢?分明就是越老越胆小。结果,洪灾真的来了。
洪灾来了,他娘失了分家得的银票,整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