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如。
同一时间,宁州军区的靶场上,也在进行着另一场“表演”——
5名士兵,各自抬起六只胳膊,用六把手枪同时射击!
其中3人四肢健全,使用筑梦的技术加装了四条仿生手臂。
另外2人,有1人是单臂缺失、1人腿部残疾。
但使用仿生肢体补足残缺后,4人混在一起,人人都有6条手臂,根本看不出来谁健全、谁残疾。
他们手中射出的子弹,都一样致命!
唯一的问题是:射击精准度比单只手枪射击要差不少。
但对常规兵种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能火力覆盖,为什么要精准射击?
六把枪轮流射击,甚至能打出火力压制!
好吧,现在六把手枪其实不太够。
但是这只是初步尝试——这次测试,只是为了测试接入仿生神经后,能不能适应多条手臂协同操作,以及分心多用的难度。
只要验证技术可行,接下来就可以做很多拓展。
比如用更坚固的机械手臂来包裹仿生神经,替换脆弱的仿生手臂。
比如接入外骨骼,提升义肢的承重能力,将六把小手枪替换成步枪,甚至火箭弹、狙击榴等重型武器。
再比如接入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通过仿生神经来接管手臂,自行瞄准、射击。
当然,人工智能这个想法,暂时只存在于纸面上。
——万一这玩意儿被黑客骇入,那就太可怕了!
最终,这场测试的结果有好有坏:
仿生义体——更准确的说是仿生神经和其配套的操控协议,确实很强大!
它真的可以让人慢慢习惯自己原本没有的肢体,而不是像之前测试过的机械臂一样,操控起来手忙脚乱。
唯一的问题是:不同人的适应性不同。
有人可以六条手臂同时操作,流畅自如。
有人却带上自己原本的手臂,也只能操控三条手臂,再多就会混乱,难以同时顾及。
这意味着:如果想组织一批特殊的战士,就必须进行相关素质的筛选。
殷致远看着结果,心里想得更远:
如果这种技术放到民间——依照许梦的习惯,这非常有可能。
那这种“分心多用”的能力,说不定会让人与人之间拉开很大差距——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达尔文动物园 作品《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第625章 “很厉害!但我只想涩涩”(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