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全部心思和勇气走出的第一步试探性的棋局。他收回了一把可能并不存在的“刺王杀驾”之剑,却递出了一份带着明显政治算计的“皇恩浩荡”。这其中的惊心动魄与孤寂无奈,唯有深宫寒夜与他自已知晓。
“嗯,这一手倒是漂亮。”徐达评价道,“既展示了仁君体恤下人的姿态,收买人心,又将赏赐酒食这等小事公然交由光禄寺这类外廷机构办理,subtly避开了由宫内宦官经手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在试探和彰显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力——他能直接命令光禄寺。”
朱元璋难得露出一丝赞许:“小子还不算太愣!知道光棍嗯,知道皇帝不能光缩着怕,也得会拉拢人,尤其是这些守夜的兵士。宫里真有事,这些人能顶大用!”
天幕上,朝臣们三次劝进,少年天子终于完成祭天、告祖、登基的一系列盛大典礼。然而,就在皇极殿大典之时,天空一声惊雷炸响(或御马齐鸣),那不祥的声响仿佛穿透了时空,也震得洪武奉天殿内众人心头猛地一缩。
整个奉天殿,刹那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先是盯着天幕上那在惊雷声中或许脸色微白、却仍强自镇定的少年天子,随后,又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地投向了龙椅上的朱元璋。
他们都知道——通过之前天幕残酷的剧透——这个此刻小心翼翼、艰难登基的少年,将会是大明江山的最后一任君主。
这个认知,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也让那一声登基惊雷,充满了末日般的预兆和不详。
李善长喉咙有些发干,他艰难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新帝登基,天象异动,自古自古非吉兆。何况何况”他“何况”后面的话没敢说出口,但所有人都明白——何况这位known是亡国之君!这雷声,是上天在为他哀鸣,还是在为大明送葬?
徐达面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作为军人,他更倾向于实际,但此刻也不禁心神动摇。他沉痛道:“即便不论天象,观其登基之初便如此如履薄冰、步步惊心,外有权阉虎视,内无可信之人这、这分明是末世之兆!他越是小心,越显得局势危如累卵!一个需要自带饭食、夜不能寐的皇帝,如何能凝聚国力,扫清寰宇?”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力感,仿佛已经看到了悲剧的终点。
朱棣站在朱元璋身后,心情极为复杂。他原本对朱由检的警惕性还有几分欣赏,但此刻,这点欣赏早已被巨大的宿命感和悲哀所淹没。他低声喃喃,像是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张5592 作品《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384章 处处小心的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