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静得能听到银针落地的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天幕,脸上写满了荒谬和难以置信。
天幕之上,那位他们已知晓的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正在进着一项让洪武君臣三观尽碎的操作:枚卜,抽签选阁臣!
看着崇祯皇帝一脸庄重地焚香祷告,然后将写有大臣名字的纸条放入金瓯,再用筷子像夹菜一样夹出决定国家命运的内阁大学士时,奉天殿内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无法抑制的哗然!
“胡闹!简直是儿戏!!”朱元璋第一个炸了,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指着天幕的手指都在颤抖,“咱咱大明后世,就出了这等荒唐皇帝?!国之重器,内阁辅弼,竟竟用抽签来决定?!他当是在菜市场抓阄买蒜吗?!”
老成持重的徐达也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喃喃道:“这这即便是军中提拔百户、千户,也需考核军功,察其品行。内阁大学士,掌天下机要,竟竟全凭运气?陛下,臣臣是不是眼花了?”
李善长痛心疾首地闭上眼,连连摇头:“儿戏!亡国之象!此例一开,贤才何以进?小人何以拒?全看谁的名字被陛下顺手夹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又何尝不在择贤任能!如此择‘贤’,国事岂有不败之理?!”他已然预见到,这种儿戏的方式选出的阁臣,根本无力应对未来的危局。
朱棣在一旁看得是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低声道:“爹,这崇祯小子是不是被那魏忠贤吓破了胆,觉得满朝文武都没好人,只好求助老天爷了?可这这也太蠢了!”
当天幕播放到被抽中的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等人走马上任,又很快有人因三朝要典之事去职,刘鸿训因兵变处理不当被逐,最终韩爌、李标、钱龙锡等东林党人掌控内阁,形成所谓“东林内阁”时,朱元璋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但眉头依旧紧锁。
“韩爌、李标这几个名字,倒是通过天幕听过几次,似乎还算干练。东林党看来是清流占了上风?”朱元璋沉吟道,“铲除阉党,启用清流,这一步倒不算错。总算走了步正棋。只是这开头的抽签太荒唐!”
然而,老谋深算的李善长却缓缓摇头,他的目光穿透了天幕的热闹,看到了更深层的隐忧。他捋着长须,声音低沉而清晰:
“陛下,老臣斗胆直言。启用东林,看似拨乱反正,实则恐是跳出一个泥潭,又陷另一个漩涡。我大明之党争痼疾,并非始于天启,甚至未必源于东林。细细思之,自正德、嘉靖以降,朝堂之上,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张5592 作品《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387章 抽签定阁老,党争噬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