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空气仿佛凝固了。天幕之上,冰冷的文字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地图——皇太极的大军,如一条毒蛇,绕开了袁崇焕经营已久的宁锦钢铁防线,悄无声息地借道蒙古。
“喀喇沁部又是这些喂不熟的狼崽子!”蓝玉咬牙切齿,他对蒙古诸部的反复无常深恶痛绝。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拳头重重砸在御案上:“咱的长城呢!蓟镇的那些总兵、巡抚,都是吃干饭的吗?!竟能让数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摸到了龙井关、大安口?!”
徐达目光锐利,紧盯着天幕上“薄弱隘口”四个字,沉声道:“陛下,长城万里,不可能处处皆固若金汤。皇太极此人,用兵狡诈,极善寻找弱点。他弃坚攻瑕,确是高手。只是沿边烽堠为何未能提前发现?关隘守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这绝非一句‘薄弱’可以解释。”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疑虑,隐约感觉到这背后绝非单纯的军事失利。
李善长捻着胡须,忧心忡忡:“蒙古导引,绕开关宁,直插蓟镇此谋划绝非一时兴起。其对大明边防虚实之了解,令人心惊。恐怕内部早有疏漏,甚至”他话没说完,但“内应”二字几乎呼之欲出,让殿内众人脊背发凉。
天幕之上,文字如血,清晰地勾勒出那场发生在遥远时空的遵化遭遇战。总兵赵率教及其四千关宁精锐,如同扑火的飞蛾,毅然撞上了皇太极亲率的、正蓄势待扑向大明心脏的八旗主力。
奉天殿内,空气仿佛被抽干,所有武将的呼吸都为之屏住。他们都是沙场老将,几乎能透过那冰冷的文字,看到那绝望的战场景象:烟尘蔽日,箭矢如蝗,数量绝对劣势的明军被数倍于己的后金铁骑如同铁钳般死死夹住,陷入重围。
“结阵!快,结圆阵御敌!向侧翼丘陵且战且退!”蓝玉猛地站起身,几乎是本能地嘶吼出声,手臂挥动,仿佛在隔空指挥。他的眼睛死死盯着天幕,额角青筋暴起,全身肌肉都绷紧了。在他丰富的作战经验里,这已是绝境中唯一可能争取一线生机的战术。
徐达的嘴唇紧抿,缓缓摇头,声音沉痛:“没用的兵力悬殊太大,又是遭遇战,猝不及防。皇太极既以全军压上,便绝不会给他们结成稳固阵型、缓慢移动的机会。这是死局。”他已预见到了结局,那是一种名将看到另一员良将踏入必死之地的无力与悲凉。
然而,天幕接下来的揭示,却让这悲壮的军事失败,瞬间蒙上了一层令人彻骨冰寒的、源自背后的阴谋与背叛的色彩——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张5592 作品《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393章 长城破口,京畿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