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涡河(今蚌埠怀远北)一个个地名在天幕上闪过。那支黑色大军的目标清晰得令人绝望——应天!大明的京师!龙椅所在!
“嘶”奉天殿广场上,无数倒吸冷气的声音汇成一片压抑的潮音。
恐慌如同无形的瘟疫,在勋贵与文臣们眼中飞速蔓延。朱棣的目标,竟如此明确,如此大胆!这是要一杆子捅穿南军的腹心,直捣黄龙!
--
武昌城头,风更大,吹得旌旗猎猎作响。
年轻的徐允恭(徐辉祖)一身戎装,按剑而立。他目光紧紧追随着天幕上那支直扑应天的黑色洪流,薄唇紧抿成一道冷硬的直线。
当画面最终定格在标注着“直趋应天”的巨大箭头时,他挺拔的身姿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
长姐徐妙云与姐夫朱棣的情谊历历在目。可天幕预示的未来冰冷无情。血脉相连的长姐一家,与肩负皇命、拱卫社稷的自己,终将在那场名为“靖难”的滔天巨浪中,兵戈相向,不死不休。
徐允恭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深不见底的痛楚与一种近乎悲凉的坚毅。
他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按在了冰冷的胸甲上,仿佛要压住那颗被无形之手攥紧、几乎要碎裂的心脏。
应天,巍峨的奉天殿内。上首龙椅空悬,洪武大帝朱元璋不知去向。
阶下,魏国公徐达独自立于殿心,如同一尊沉默的山岳。
他同样仰望着天幕,当看到那“直趋应天”的四个大字时,这位开国第一功臣的背脊似乎瞬间佝偻了一分。
他的目光,最终死死定格在画面边缘一闪而过的、一个年轻将领的侧影。
银盔银甲,英姿勃发,正厉声指挥着南军布阵——那是他寄予厚望的长子,徐允恭(徐辉祖)!
徐达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仿佛要将翻涌到嘴边的千言万语、万般滋味统统咽回腹中。
那里面,有为人父看到儿子英姿的骄傲,有对爱女妙云处境的揪心,更有对这骨肉至亲即将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你死我活的巨大恐惧和悲哀。
最终,所有翻腾的情绪,只化作一声沉重到几乎听不见的叹息,消散在这空旷压抑的大殿深处。
--
天幕画面再转!
地点:睢水之小河(小河即濉河下游)。时间:建文四年四月十四日。
浑浊的睢水被初春的雨水涨满,水流湍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张5592 作品《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084章 直趋应天:徐辉祖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