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为国之主的莫大压力。
等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他便忍不住大大松了口气,宣布对先帝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作为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刘炟的智慧和能力,并不缺乏。
在大是大非之上,他坚定的和父亲站在一起。
但对盛世之下,还要维持一副紧绷姿态,仿佛随时就要去战天斗地这件事
还是放松一些吧。
刘炟抚摸着一把地方进贡而来的宝弓,对自己的母亲马氏说:
“人与事,和这把弓有什么区别呢?”
“放松了会不能射出箭矢,但一味紧绷,也会使得弓身断裂。”
“秦朝的灭亡,也是有这等原因存在的。”
“当年元帝也是这样想的。”
马氏并非无智之女,她当即指出这一点的弊端。
而元帝之后的汉家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只能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好在刘炟淡淡一笑,并不因母亲含蓄的反对感到苦恼。
他说:
“元帝岂能与我相比?”
前者的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