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诸夏的先贤之所以观测星象,设立了史官这个职位,就是为了促进耕作,扶养民众的。
他既然生在这个乱哄哄的时代,
也应该尽到史官的职责,而不是逃避外界的烽火。
何博为他鼓掌,“好!”
“如果你能够修订出更符合农时的历法,我一定帮你传播到天下去!”
得到肯定的石申更加得意,“那甘德日后的名声,驾车也赶不上我了!”
一想到这样的美事,
石申就忍不住轻哼起来。
随后,
他又花费一年的时间,修订了历法。
何博拿着全新的历法交给麾下的牛马们,让他们沿着河流去传播。
正好人之耕作,多依赖水源。
许多田地距离河流并不遥远,得到鬼神恩赐,知道有名为石申的贤人修正了历法后,有经验的农夫实验一段时间,就可以确定这新的历法,是否真的更有利于秧苗生长了。
而在东方,
早已出师并且扬名当地的孟轲,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踏上了效仿孔子,周游四国的道路。
他带领数百名弟子,车乘十乘,到宋国讲学。
才在去年完成“戴氏取宋”大业,成为新任宋君的子罕对孟子的到来感到震惊。
他立刻拍案而起,“几百个儒生?”
“十乘车?”
“孟轲这是来讲学?”
真的不是来找宋国开战的?
儒生学习六艺,精研礼法,因此大多能文能武,长相英俊。
而且他们的口才向来了得,能够吸引来许多小民士人的跟随。
更别说孟轲其人,虽然年轻,但此时已经有了贤名,不是个轻易能对付的。
现在几百名儒生从齐鲁而来,等到宋国的时候,不知道会聚集起多少人。
宋君子罕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对自己的亲信再三确认,“寡人听说儒生十分讲究周礼,认为这是世间重要的法则。”
“孟轲这次过来,是不是来痛斥寡人不讲周礼的?”
毕竟他才在宋国复刻了一场“曲沃代翼”,用几百年前就分家的小宗取代了大宗,无论如何,都是不符合周礼的。
亲信也有些不确定,“应该不至于吧?”
“我们宋国可是殷商之后,他要谴责我们不讲周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