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之时,为了巩固统治,在铜铁之器不足的情况下,促进生产,故而有“井田”之制。
但这样的制度,
总归是要随时代而改变、崩溃的。
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乃至于秦国的“废井田、开阡陌”,皆是如此。
可随着土地私有的程度越发普及和深入,新的问题也逐渐出现。
贵人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多,
平民能够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在“井田制”的残余影响下,贵人和平民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
既然天生高贵,
那就应该拥有大量的财富,还有肥沃宽广的土地,用来供养这从上古延续下来的珍贵血脉。
平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已经是一种莫大恩赐了!
除此之外,
贵人还会因为“这是我应得的”,而拒绝缴纳赋税,
新兴的农夫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想办法隐藏自己的土地,避免缴纳太多的钱财。
所以皇帝的新命令,
注定会让许多人不高兴。
虽然在皇帝看来,
自己没有派出大量的官吏,协同士卒,拿着刀子和量具去衡量土地,只是让民间自己呈报所占据的田亩数量,已经非常宽容了。
而且他不仅要求山东之地的人呈报,还要求秦国本土的人,同样执行这个命令。
并没有偏袒哪一方。
但谁会愿意配合,公示自己的部分,乃至于所有财产呢?
你一摸底,
我就要暴露了!
于是朝野之间,函谷内外,有很多声音响起,认为这是皇帝企图“控制一切”的体现。
他强制迁移了人口,
逼迫民夫去修建长城,
南边的百越,北边的匈奴,都遭到了他的折磨。
现在,
他又要来折腾国内的黔首了!
而有一部分的反对声,源于身居咸阳,负责为皇帝炼制丹药的方士之口!
因为从泰山返回后,皇帝突然一改态度,疏远了很多方士。
但由于皇帝熬夜批阅文书的“坏习惯”仍旧没有改变,一些方士炼制的丹药,又的确可以让皇帝振作精神。
于是,皇帝没有将之全然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