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匡衡这个丞相。
因为对比起没有心眼,很容易被人忽悠到的孔光,
匡衡就是个混成精的老狐狸!
哪怕对方知道时局有变,低调了许多,在朝会时总保持着沉默,对王凤的提议也一向附和,
可霸道的王凤还是觉得:
朝政应当由王氏做主!
他需要的应声虫,也当是王氏的人,
匡衡再怎么听话懂事,也不会受到王凤的接纳!
所以,
当前段时日,匡衡的儿子醉酒杀人被捕入狱,匡衡心知在王凤的排挤打压下,他这个失权的丞相,无法轻易救出自己的儿子,甚至还有受到牵连。
为了保住儿子和位子,
匡衡直接摘了帽子,脱掉鞋子,跑到皇帝面前请罪,哭诉自己这个父亲的失职。
皇帝被他哭的烦心,便下旨将这件事轻轻揭过。
这是匡衡今日还能安坐朝堂,给王凤添堵的缘故。
但现在
唉!
匡衡在心中大叹一声,然后对皇帝叩首起来,“这是臣的罪过!”
“臣当居家反省,以求平息上天的怒火。”
要知道,
在大汉朝虽有“天人感应”的说法,企图用飘渺的天意,来约束庞大恐怖的皇权,
但老刘家向来是不走寻常路的。
哼,
想约束朕?
也不看看朕传承自太祖的灵活身段!
何况儒家本就是武帝捧出来,用于对抗当时黄老之学的,又岂能给自己挖坑,自缚手脚?
所以,
早在武帝时期,
皇帝就来了一手“借力打力”:
既然上天通过灾祸来警示朝廷施政有误,
那朝堂衮衮诸公又怎么会没有干系?
而大臣替君主接受惩罚,难道不是应有之理,符合儒家的忠义之说?
总而言之,
朕这个天子是不会退的,也不能退的!
辅佐朕的大臣最好自觉一点,发挥一下臣子的本分!
遵循这样的旧制,
每当有人指责天降灾祸,是朝廷无道时,大汉就要献祭一个三公级别的高官,以彰显自己反省的诚意。
其基本流程,便是高官先认错,再归家反省,若之后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