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便烟消云散,其人也身死他乡。
究其原因,
一是陈胜丧失了本心,
二是其根基不稳,故而被后来举旗的六国遗贵所超过。
所以,
周坚建议孙恩先巩固自己夺取的地盘,恢复一地的生机,再做之后的打算。
孙恩听取了他的意见,并告诉周坚,“我的本意不在于天下,而是要为万民乞活。”
“我不会为了一时的雄图霸业,而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开玩笑,
他堂堂大贤良师,
死后可是能追随上帝,享受死后美好生活的,哪里会像寻常人那样,为了荣华富贵而违背上帝的规则呢?
但正因如此,
孙恩在一些事情上,难免显得有些过于“天真”——
他不畏惧死亡,
每每作战,总会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当有百姓前来投靠,孙恩也总是收留,要给人一条活路。
“可你是一方势力的领袖,也没有霸王那样的勇武,怎么能一直将自身投入险地呢?”
主君没有子嗣,都会让手下的人心生惶恐,无法凝聚,何况主君喜欢冲锋陷阵,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呢?
周坚因此抱怨孙恩的年轻不懂事。
“可我也有四十多岁了,周公!”每次被长者教训的时候,孙恩也只是笑道。
“你要是稳重有谋略的话,也该算一算自家的账!”周坚又对他如此说道。
太平道在自己的地盘上耕耘了几年,根基得到稳固,是以在一众起义军中,也称得上“颇有家资”。
但由于孙恩总是大发善心,收留一波又一波的难民,还要应付朝廷派来的军队,导致收获的粮食总是不够吃。
“没有储备,这些年又总有天灾,一旦遇到困难,短时间不能解决,就要出大事的!”
“我知道这么做的弊端。”
面对长辈病中的忧虑,孙恩也只是叹了口气说道,“可我手里拿着太平经,又怎么可以做违背它的事情呢?”
他是得到上帝认可的大贤良师,跟人间那些拿着经书唱反调的家伙可不一样。
后者仗着写经书的先贤早已去世,制定规则维护规则的人又都是自己这边的,做起拿着经书反经书、定好规则却只约束平民而宽纵自己的事来,是一点也不带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