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捧着的文书记录收回怀里,继续暗中观察起高句丽和扶余两国的方方面面来。
他看着虽然右衽,但服饰举止上,仍旧充满着异域风情,甚至还保留着“尚白”这个殷商遗风的当地人,忍不住小声的感叹起来:
“当年全身心诸夏化的中山,都被诸夏给吞吃到了肚子里,更何况你们呢?”
“不过孙恩这个家伙心是真善,想来不会拿出诸夏传统的教化手段,来治理辽东的吧?”
“会吗?”
中原的河北之地,
黄巾军将领对着正沉吟思考的大贤良师如此问道,“会接受汉室的条件吗?”
建武五年,
活出第二世的汉朝正在刘秀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他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后,便颁布了许多革新的命令,赦免了大量的奴隶,又核查了大面积的田地,使得根基日益稳固。
而其治下的豪强世家,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了温顺柔和的姿态,配合起了刘秀的改革。
他们释放出庄园里被视为私产的百姓,退还曾经用尽办法侵占的土地,人人争着要当大汉忠臣。
仿佛在经历了汉室死而复活、中间王莽的各种折腾后,他们变成了回头的浪子,对自己当初的不懂事,表现出了无比的悔恨,宁愿割让血肉,来补偿被自己辜负抛弃过的汉家天子。
这让阴间的孔光完全想不明白。
为什么他生前也曾有过类似的做法,得到的反馈却全然不同?
“如果让王莽知道,几年而已,还是同一波人,面对革新的反应却如此悬殊应该会被气的更疯癫吧?”
他追随着儒家的先贤,暗中观察着人间的变动,思考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又忍不住想起了自己那位仍在服刑的弟子。
富有智慧,儒法双修的荀子便告诉他,“他们怎么会良心发现呢!”
“只是知道自己若不支持刘秀,就要面对黄巾军的锋刃,不得已为之罢了!”
如果说,
豪强地主们当真怀念汉室,
那也是在怀念元帝以来,那宽容肆意的生活。
他们攀附在一个庞大的国家身上,快乐的吸食着内里的血肉,而不用担心后果。
但现在,
他们可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拿出对待王莽的态度,来应对头上的新皇帝。
一来,
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