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哎,想想就让人头疼。
张三离开,独留布达春留在了皇帝的身边,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显然,纵算是看起来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太监总管,此时也对贾平安起了好奇之心。而他更好奇的是,自己不过就是离开了皇帝大半天,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皇帝的态度会有如此的转变。
一向视布达春为心腹,从未想过隐瞒他什么的宣文宗看出了这一点,然后就把去了一趟贾府,看到了红薯与玉米的事情都给讲了一遍。
“什么?”饶是布达春已有宗师的实力,也经历过很多的大场面,但在此时此刻,他依然还是瞠目结舌,被皇帝说出的结果给吓到了。
亩产六七石的玉米、亩产近三十石的红薯,而且还很好吃,很顶饿?
天呀,他可是做梦都没有想过这些事情。
宣国地处北地,除了一部分黄土地之外,余下的都是肥沃的黑土地。纵然如此,亩产虽说比其它地方高一些,但也就是在两石左右,最好的土地、最好的庄户人,也很难将产量冲击到三石。若是天公不作美的话,那产量在一石左右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相反还有很多。
这一相比较,是多少倍的差距。而这些都是贾平安弄出来的。
怪不得皇帝会突然间改变态度,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贾平安绝对是一个大宝贝,一个只能留在自己手中,万不能被别人抢去的国宝级人物。
至少在高产粮食无法大规模耕种之前,这个原则是不会发生变化。
“皇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您就要想办法把人留下来才行,不然被别的国家知道了,一旦将人给抢走了,那绝对是我们宣国近些年来最大的损失。”知道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之后,布达春便说出了自己的提议。
事实上,宣文宗之所以和他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要听听他的建议吗?
一人技穷,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谁是诸葛亮,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听到布达春说不能被别的国家把人才给抢走了,宣文宗就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或许,贾平安在那个叫大棚里面搞种植,是可以保守秘密。可一旦有了粮种,需要在外面种植的时候,那时想要保守秘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宣国也在其它国家安排有密探一样,昌都城里,其它五国的密探人数也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