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一口,闭目品了片刻,才缓缓睁开眼,对李默点头:“入口醇厚,咽下后余味悠长,烈度也够,确实是难得的佳酿。”
李默也依样核验。
先是用银勺舀出酒液,滴在随身携带的验酒石上。
那石头是光禄寺特制,若酒中掺水或有杂质,石头便会变色,
此刻验酒石依旧是莹白色,显然酒质纯净。
接着他取出一把木质的酒度尺,将其浸入酒盏中,待标尺稳定后一看,笑道:“酒度正好,符合女真要求的烈而不呛,周大人,这品质过关了。”
周瑾点点头,随即从吏员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账簿,放在桌上,对秦同知道:“秦同知,品质既已核验无误,便该议采买的数量与价钱了。女真那边已明确要求,每年需供将军醉三百坛,每坛净重二十斤,坛身需烧制’大乾岁贡’与‘将军醉’字样,外裹红绸,贴光禄寺监制的封条,这点此前文书中已提及,你看是否可行?”
秦同知连忙点头:“可行!可行!”
“数量既已定下,便说说价钱。”
周瑾的目光落在秦同知身上,郑重道,“本官来时已查过青州的市价,这将军醉在青州城酒楼,每坛要价二十两银子,可有此事?”
秦同知心中一凛。
他知道官府采买贡物,向来会压价,却没想到周瑾连市价都先查清楚。
他点点头,如实答道:“回大人,确是如此。只因将军醉产量少,又得用铁林谷的山泉水和特制酒曲,成本本就比寻常米酒高,再加上青州人追捧,市价便涨到了二十两一坛。”
“可朝廷采买贡物,向来有官价,需兼顾成本与朝廷开支,不能全按市价来。就说江南的女儿红,市价每坛八两,皇室采买价是五两;蜀地的剑南春,市价十二两,皇室采买价是七两,皆是按市价的六成到七成来定。”
秦同知脸上露出几分难色:“大人,将军醉的成本实在不低。若按市价六成算,每坛十二两,怕是连成本都不够啊。”
周瑾也不着急,缓缓道:“秦同知,本官也知道酿酒不易。但这将军醉是作岁贡用,朝廷采买后,还要负责运往女真,运费、护送费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一旦定为皇室采买的贡酒,往后酒坊的名声会更大,流通也会更顺畅,这其中的益处,想必你也清楚。”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样吧,本官也不按六成压价。每坛按十四两银子算,这已是市价的七成,比剑南春的